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本报记者 张立朝 摄
今天上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会,市政协委员就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进行热议,并就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关注教育
学校设计标准应引入疏堵思路
在民进、教育、科协界别联组会上,20位市政协委员聚焦教育相关问题积极发言。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大成学校校长、丰台区政协副主席徐朝辉说,目前学校周边交通秩序频频被诟病,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学校自身难以实现,应该在学校设计标准上加以改进,结合学校建设配建部分停车场,把内凹式广场、停车港湾等加入设计标准中,从学校设计初期就长远考虑学校交通等问题,引入疏堵思路。在新建、改建学校时,要求从设计之初就要解决交通问题,对于已经建成的学校,条件许可的可以增加内凹式广场、停车港湾等设施。
市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建议,应为本市中小学学生配备校车,这类校车在保障安全运行的情况下适当收费。
市政协委员、原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校长林安杰呼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林安杰说,目前北京市的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许多优秀师资已经流失。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稳定职业教育的资源和师资,尽快完善首都的职业教育体系。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协文史研究室副主任郑华军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法律专业服务的形式,覆盖全市中小学,为中小学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本报记者 孙颖 陈圣禹
关注医卫
给急救人才的未来找出路
今天上午,市政协举行界别联组会,民盟、农工党、共青团、工会、妇联、青联、农业、医药卫生、社会福利和保障界委员联组,就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进行联组讨论。
来自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柳贡慧建议,要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目前北京市小学和小升初的划片就近入学解决了受教育权利公平问题,但没有解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问题。这也是目前老百姓反映比较多、矛盾集中突出的问题。
市政协委员吴彬建议,加强急救人才职业队伍建设,促进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吴彬说,院前急救队伍建设成为急救医疗服务的突出矛盾,问题体现在“两高两低”:一是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仅有45%的急救人员从事院前急救超过5年;二是技术晋升压力高,初级职称比例高达71%,47%急救人员认为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压力大;三是工资待遇低、职业倦怠感明显,78%的急救人员曾考虑过离职,并认为工资待遇低、工作强度大是最主要离职因素;四是工作成就感低、受社会尊重度不够。
吴彬建议,加强院前急救人才培养,提高院前急救队伍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建立院前、院内急救人才交流机制,将院前急救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培体系。在市属高等职业院校、中等卫生学校设置“院前急救”专业。增强院前急救人员职业认同感,评定职称时更加侧重考评从业年限、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探索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出路,完善院前急救人员退出机制,探索院前急救工作岗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相关康复机构人员岗位转岗模式。本报记者 贾晓宏
关注文化建设
北京故事得有血有肉
今天上午,在无党派、台联、侨联、文艺、体育、新闻出版、对外友好、少数民族界别组成的联组会上,委员们频频举手,积极建言献策。很多委员的发言围绕“如何讲好北京故事、提升北京形象”展开。
“我们要以冬奥会为契机加强城市形象传播,讲好北京故事。”来自新闻出版界的余清楚委员发言开门见山。余清楚说,中国人在做传播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如何利用冬奥会的契机讲好北京故事,大有文章可做。
如何讲好北京故事?余清楚建议,让普通百姓作为故事的主角,用微视角传播北京形象,以视频做为主要技术方式,以艰苦奋斗开放包容做为主题,移动优先、视频优先,用好的故事做好全媒体传播。
来自对外友好界别的王辉耀委员也认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以成为展示北京风貌的契机,可借此机会加强文旅融合,扩大对外旅游交往。
“故事应该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来自无党派界别的王剑男委员则表示,用文化承载交流和沟通将成为凝心聚力的重要手段。而在这方面,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历史、人文、古迹外,更重要的,是北京有足够的文艺创作力量,能够讲出好故事。
作为北京“三大文化带”之一,长城文化带承载着传承北京记忆的重要任务。因此,来自体育界别的朱向晨委员将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升级的问题带到了会上。他向与会代表分享,中国长城博物馆自1994年建馆后,为弘扬长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二十余年过去,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在慢慢老化,陈列品也需要得到补充。
朱向晨希望尽快启动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升级改造工作,让中国长城博物馆成为全国长城文物收藏展示中心、全国最重要的长城研究基地、全国最有影响的文化交流窗口。本报记者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