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擁有市級以上美麗休閑鄉村116個 打造百余條休閑旅游精品線路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董兆瑞)“十四五”期間,北京鄉村產業持續創新發展,業態模式更加融合。記者從26日召開的首都“十四五”規劃高質量收官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專場上了解到,目前,北京全市共有國家級和市級美麗休閑鄉村116個、村咖數量超過260家、鄉村民宿達到3932家,打造形成了長城風情、西山永定、運河濕地等百余條休閑旅游精品線路。
北京市委農工委副書記、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姚忠陽介紹,“十四五”期間,北京市精准破解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用地供給不足、產業鏈不完整、資金幫扶分散等問題,打好組合拳,形成了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強有力的政策工具包。
其中,在產業用地供給方面,制定《關於加強點狀配套設施用地管理促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試行)》,著力滿足多種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需求。在產業鏈完善方面,出台《北京市關於支持農產品加工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完善和暢通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路徑。在資金幫扶方面,印發《北京市鄉村振興產業綜合發展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建立了“政銀擔企投”協同聯動的機制,集中支持了一批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項目。
同時,“十四五”期間,北京市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建設的3個國家級產業集群、6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9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的主導產業持續提升,成為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載體。此外,搭建鄉村產業發展“頭雁”培育載體,成立北京市鄉村產業振興“頭雁”發展促進會,構建互幫互學平台,搭建與政府、市場間橋梁紐帶。
在產業主體上,“十四五”期間,北京市通過項目支持、創意評選、宣傳推介等方式,引導新農人返鄉創新創業,引育培養了一大批鄉村產業新主體。目前,全市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8743個、市級休閑農業星級園區318家,近300名“頭雁”經過培育,已成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領航者和生力軍,推動村咖、烘焙、非遺工坊、特色市集、文化演藝、農創活動等新業態蓬勃發展。
在業態模式上,“十四五”期間,北京市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成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形成了長城風情、西山永定、運河濕地等一大批休閑旅游精品線路,持續培育“京華鄉韻”休閑農業區域品牌,樹立起一批農文旅融合發展標杆。全市國家級和市級美麗休閑鄉村116個、村咖數量超過260家、鄉村民宿達到3932家,京郊成為首都市民親近自然、體驗文化的“第二生活空間”和“第二文化空間”。
在帶動增收上,“十四五”期間,北京市著力推動聯農帶農機制的建立和落實,在帶動農產品銷售、農民就業和村集體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去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正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2.4個百分點。累計實施的106個鄉村振興產業綜合發展項目,預計建成后可直接帶動項目主體增加營業收入8.5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4.5億元,帶動村集體收入1.34億元,成為拉動京郊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