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區城南居民為樓門黃扶手織“溫暖牌”手套

“這扶手裹得真暖和,冬天摸著不冰手,心裡都熱乎!”近日,昌平區城南街道介山社區清朗園小區內,76歲的居民郭玉清握著包裹著毛線“冬衣”的黃扶手連連稱贊。這份由居民自發創造的溫暖,正通過一場名為“美家美戶樓門挑戰賽”的社區活動持續傳遞——在社區的招募下,20余名手工達人聚在一起,計劃為社區58個樓門一層的150余個黃扶手織上“毛線手套”,讓寒冬裡的鄰裡溫情從“一雙手套”蔓延到整個社區。
故事的起點,源於介山社區20號樓樓門長徐廣蘭的一次“暖心舉動”。近期,在城南街道的指導下,介山社區發起第二屆“美家美戶樓門挑戰賽”,通過樓門長動員、居民共商“樓門公約三字經”、線上線下打卡等方式,激發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期間,徐廣蘭注意到,冬季樓門一層的黃扶手冰涼,老人和孩子觸碰時容易不適,便利用空閑時間手工編織了毛線扶手套。“原本只是想給自家樓門添點暖意,沒想到成了‘網紅’。”她笑著回憶,這套“毛線手套”與居民自願懸挂的畫作、祝福卡片一起,讓20號樓門成了社區裡的“溫暖樣板間”。
眼見居民對“溫暖扶手”的需求高漲,介山社區順勢而為,借助“美家美戶樓門挑戰賽”開啟暖冬行動,通過微信群、公告欄發布招募令,邀請擅長或願意學習編織的居民加入“暖冬編織小組”,並公開征集閑置毛線,目標是為全社區58個樓門的黃扶手穿上“冬衣”。
消息一出,響應熱烈。“我年輕時學過編織,可以教大家。”“我家有閑置的彩色毛線,捐給社區。”……短短幾天,20余名居民報名成為志願者,其中既有徐廣蘭這樣的“編織能手”,也有從未拿過針線的“新手媽媽”。社區還專門准備了毛線、編織針等工具,並邀請專業老師開展基礎教學。

11月19日、21日,兩場集體編織活動在社區活動室展開。活動現場,徐廣蘭手把手教新手如何起針、收口﹔幾位阿姨邊織邊聊家常,笑聲不斷。社區書記楊洪亮說:“一根毛線串起了鄰裡情,更讓大家體會到‘共建共治共享’不是口號——你織一段、我補一塊,樓門的溫暖就是靠大家一點一點攢出來的。”
目前,首批編織完成的毛線手套已安裝在清朗園小區多個樓門,居民反饋“扶著不冰手,看著還暖心”。但“暖冬行動”的目標遠不止於此。“我們計劃用一個月時間,將編織活動覆蓋到社區全部樓門。”楊洪亮介紹,社區將根據各樓門實際需求定制扶手套樣式,如加厚款、彩色款,並鼓勵居民在扶手套上添加個性化元素,如樓門編號、吉祥圖案,讓每一處“冬衣”都成為獨特的“樓門名片”。
看到這一暖心舉措,不少社區的手工達人也躍躍欲試,希望復制推廣這一做法,讓“有溫度的樓門”融入日常。城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全力推動創城工作提質增效,讓治理成果真正惠及於民,城南街道將全面推動各社區開展“美家美戶樓門挑戰賽”,依托有溫度、有隊伍、有積分、有回饋的“四有”社區治理模式,持續引導居民從“美家”的自益行動向“美樓門”“美小區”的公益行動轉化,不斷鞏固和擴大創城成果,讓精細化、人性化的治理成效真正惠及於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