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構建職業技能培訓新生態 釋放高質量發展“技能人才紅利”
技能人才是支撐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石,北京市西城區堅持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通過政策引領、體系優化與生態營造,全面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以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切入點,有效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技能動能”。
筑基:拓展優質資源,夯實人才培養載體
“學校目前隻有園林古建修復類的技能培訓,建議您可以結合本區的產業需求,增加一些新的職業,擴展一下新的領域。”在一次與新設立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座談會上,西城區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員的建議,體現了政府引導培訓機構精准發展的服務理念。近年來,西城區主動尋訪並引入金融科技、養老護理、城市保障等緊缺領域的培訓資源,成功指導落地地理信息應用操作、醫療護理員等一批新職業培訓項目,新增培訓機構4家、培訓項目11項。同時,指導11家優質機構開發了49項集“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於一體的項目化課程,並通過線上平台發布,使區域培訓內容更加豐富、對接市場更加緊密。
企業是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的主陣地。西城區大力推動“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建設,讓企業“師帶徒”的傳承優勢與一線實踐經驗轉化為人才培養的“加速器”。從皮影戲的靈動傳神,到茉莉花茶的拼配奧秘﹔從鋼琴調律的精准分毫,到餐飲烹飪的火候匠心﹔再到網絡安全的數字攻防、古建修復的泥塑撥金……自2016年起,西城區已聚焦重點領域,建設國家級大師工作室2家、市級3家、區級大師工作室及實訓基地15家,累計培養技能人才4700余人次,構建起從“技藝傳承”到“技能提升”再到“人才儲備”的完整閉環。
提質:融通生態體系,激發內生動力
破解“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壁壘,打通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最后一公裡”,需要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技能生態。2024年,西城區積極響應北京市“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部署,在“業美就在西城”人社品牌引領下,精心打造了三大技能品牌,持續為技能人才成長賦能。
“技能融匯站”是一個高技能主題合作交流平台。在這裡,政府搭台,企業提出需求,機構提供課程,人才分享經驗。
“匠心宣講團”則是弘揚工匠精神、轉變社會認知的重要力量。由高技能人才和非遺傳承人組成的宣講團,通過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等“六進”活動,講述工匠故事,展示技能魅力。
“西承技弈”品牌則專注於“賽訓循環”。通過組織高水平的市、區級職業技能競賽,形成“轄區比拼、全市選拔、國家競技”的進階體系。在2024年第六屆北京市職業技能大賽中,西城區選手創下歷史最佳戰績,600余名選手通過比賽取得技能等級証書。2025年的區級競賽設置維修電工、醫療護理員等項目,吸引711人報名,300余人獲証,有效帶動了人才總量與素質的雙提升。
引領:樹立人才標杆,營造崇尚技能風尚
在2025年金融街論壇人才分論壇上,3名來自電力、燃氣、無人機領域的技能人才代表,光榮地接過了“西融人才”的証書。近年來,西城區高質量開展各類人才評選,技能領域已有14人入選“西融人才”,累計獲得政策獎勵500余萬元。同時,全區積極推薦技能人才參評更高層次榮譽,現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高技能人才5名,“大國工匠”1名,樹立了鮮明的人才價值導向。
在評價機制上,西城區推動職業資格等級認定改革落地,共挖掘備案自主認定機構和社會評價組織39家,累計開展評價約5.4萬人次,近5.3萬人取得技能等級証書。同時,成立專業督導隊伍,年均開展督導檢查200余次,嚴把証書“質量關”和“含金量”。
2024年1月,西城區以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名義制定出台了《西城區關於落實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率先將技能人才工作提升至全區重點任務高度。
為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基層,西城區同步創新建立了技能政策指導微信群,直接覆蓋區屬一、二級企業核心負責人,間接輻射數百家企業。
方案落實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全區技能人才總量已達7.3萬余人,佔從業人員比重31.4%﹔其中高技能人才3.18萬余人,佔技能勞動者43.6%,人才規模與素質實現雙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