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北京供暖准備工作 智慧供熱護航百姓溫暖過冬
人民網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李博)北京供熱季即將拉開帷幕,各項供暖前的准備工作目前怎樣了?記者日前走訪京能集團所屬北京熱力獲悉,供熱系統已啟動打壓試水與冷態調試,特別加大智慧供熱建設,今年新增智慧供熱面積約2500萬平方米,累計改造規模近1億平方米,全力保障百姓溫暖過冬。
完成20余萬戶室溫採集設備安裝
京能北京熱力管轄的市域內供熱面積3.76億平方米,用戶230萬戶,管理鍋爐房536座,熱力站5350座。

北京熱力生產調度與監控中心。受訪方供圖
在北京熱力生產調度與監控中心,工作人員緊盯數字可視化大屏,城市供熱監測數據及熱網運行狀態“一覽無余”。這裡是首都供熱系統的“神經中樞”。
北京熱力生產調度與監控中心主任梁言凱介紹,今年供熱季,北京熱力智能指揮系統實現智慧監測、調度管理等9個核心模塊上線運行,為調度決策提供全方位數字化支撐,實現從“經驗預判”到“數據精算”的轉變。
基於精准預測,該系統可自動生成日前供熱計劃與日內實時調整計劃,並聯動熱源廠、泵站等設備自動調整運行參數,實現熱網運行動態優化。梁言凱說,今年供熱季還首次實現供熱指標“每半小時一調度”,每日設置48個節點精准調控,全力守護好市民冬日溫暖。
供暖季前,北京熱力還完成了20余萬戶室溫採集設備安裝,借助室溫監測平台對用戶室溫量化監測、遠程調控,解決供熱不均衡等難題。
升級智能系統讓供熱調節更精准

北重供熱廠技術人員檢查設備狀況。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走進位於魯谷北重供熱廠供熱調峰及配套熱網工程,該項目作為北京西部重要應急支撐熱源之一,總計安裝18台29兆瓦燃氣熱水鍋爐,供熱能力可達522兆瓦。
該廠智能化配套同步落地,燃氣熱水鍋爐全部接入智能監控系統,配合智慧調度實現精准調峰。此外,轄區內169座熱力站全新態勢感知系統已全部調試完成,智慧供熱項目主體設備安裝就位,系統調試按計劃推進。
今年供暖季還構建起靈活可靠的熱源調度機制,在突發狀況下,可實現熱電廠與區域熱源廠之間熱源輸送切換與精准調配,提升供熱系統應急保障能力。
據北京熱力石景山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柳介紹,目前,分公司管轄的169座熱力站已完成系統灌水和冷態試運行。“今年我們重點推進供熱系統智能化升級,包括12座智慧供熱熱力站、46座態勢感知熱力站及12座無人值守鍋爐房改造,還為2521戶居民新增室溫採集設備,供熱全流程可自運行與自診斷,實現了從人工調控向智能管理的跨越。”
供熱服務啟用智能語音機器人
穩定供熱的背后,離不開熱源端的支撐。記者從京能集團獲悉,目前該企業京內7家燃氣熱電廠已同步完成供熱季各項准備,確保供熱系統隨時具備啟動條件。

京西熱電外景。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記者在京西熱電廠區看到,發電機組高負荷穩定運行,供熱管網循環泵高速運轉。這些被工作人員喻為“熱量搬運工”的巨型設備,已做好隨時啟動的准備。
京西熱電還通過打造智慧管理體系及智能監測系統,全力構建安全韌性、綠色低碳的智慧電廠。京西熱電發電運行部部長宮志鵬說,經過技術改造,廠區應急補水最大能力達到1000噸/小時,可連續補水3小時,進一步提高熱網供熱系統安全穩定性,支撐西部熱網應急需求。
“我們通過燃氣發電、余熱供暖的梯級利用模式,實現供熱期能源綜合利用率最高達90%,既實現保供電穩定,又提升了供熱效率。”宮志鵬表示。
京西熱電自2014年10月全部投入運營以來,通過替代原石景山熱電廠燃煤機組,每年壓減燃煤29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近500噸,消減幅度超97%﹔減排氮氧化物1100噸,消減幅度近73%,與同類型燃煤機組相比,年減排二氧化碳近190萬噸。
記者了解到,京能集團所屬的清潔能源公司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色轉型,先后完成10台余熱鍋爐、11台燃氣輪機改造,每年能減少5400噸氮氧化物排放。改造后,鍋爐排放達15毫克/立方納米的超低水平,實現清潔供熱。
供熱服務方面,北京熱力96069供熱服務平台已構建線上線下多渠道服務網絡。該網絡涵蓋96069熱線、企業熱線、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碼上辦”、京通小程序等渠道,將高效響應用戶需求。供熱初期,96069供熱服務平台會同步啟用人工座席與AI智能語音機器人,提升響應效率,以優質服務為市民守護好冬日溫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