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快推進大國文化會客廳建設 南中軸大紅門博物館群一期規劃出台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李博)10月14日,首都“十四五”規劃高質量收官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際交往中心專場舉行。記者獲悉,北京中軸線及其延長線、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國際交往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南中軸大紅門博物館群一期規劃方案出台,大國文化會客廳建設加快推進。
北中軸地區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建成,南中軸地區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形成中軸線上“北有奧森、南有南森”新格局。同時,長安街西端首鋼園承辦冬奧會、服貿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已成為國際交往功能重要承載區。在北京CBD商務中心區帶動下,國際交往功能從朝陽區向更東側的城市副中心延展。
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副主任楊浚介紹,“十四五”以來,北京市先后組織編制《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專項規劃》《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規劃》,明確了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戰略任務、功能體系和空間布局。2025年3月印發實施《北京國際交往中心規劃實施指引》,進一步為扎實推進國際交往重點區域與設施規劃建設提供規劃支撐。
首都功能核心區圍繞天安門廣場、故宮等傳統國事活動場所,加強重點地區綜合環境整治,推動慶成宮、神樂署等設施活化利用,提供更多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新時代風貌的國際交往場所和環境。
東部地區,第四使館區外交用地完成劃撥手續辦理,外圍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實現18公裡濱水綠道全線貫通,成為中外人文交流、民間交往的“靚麗新名片”。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投用,舉辦“愛在陽光下”——中非兒童手拉手夏令營活動。首都國際會展中心投入運營,成為北京現代服務業擴大開放的展示窗口。
北部地區,雁棲湖國際會都扎實推進擴容提升,截至2024年底舉辦G20能源部長會議、世界大學校長論壇等活動2.5萬場次,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預計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將作為長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示范基地和八達嶺高峰論壇永久會址。
西部地區,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作為中關村論壇的永久會址已成為匯集科技論壇、展覽展示、技術交易及成果發布等復合功能為一體的高水平國際前沿科技交流平台。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進入內部裝修階段,建成后將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提供具有故宮特色的文化展覽空間。
南部地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6年,通達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國際交通樞紐客貨運能力與航空資源配置進一步增強。大興機場臨空區規劃建設抓緊推進,橫跨京冀兩地的綜合保稅區控規獲批並已建成封關運行,會展片區規劃綜合實施方案獲批。
《北京國際交往中心規劃實施指引》首次明確289個國際交往功能承載重點街區和14個重點鄉鎮,進一步強化空間承載、交通體系等支撐保障。金盞中區街區控規結合第四使館區建設,通過布局國際組織集聚區,完善國際教育、醫療等配套資源,提升打造“第二個三裡屯”國際交往新場景。
楊浚表示,目前,“兩園一河”地區啟動區項目進展順利,國際醫藥創新公園城市設計方案在北京南部地區規劃打造連接全球創新資源的醫藥創新中心。琉璃河考古遺址公園核心區建設規劃設計方案正進行綜合優化。“下一步,我們還將以規劃街區為基本單元,統籌謀劃和推動建設更多國際交往亮點項目和設施。”
朝陽區副區長張梅介紹,“十四五”期間,朝陽區積極構建並完善水上、空中、商務、科技、法治、生態六大國際交往會客廳體系,重大功能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第四使館區征地及土地整理工作已全部完成,金盞中區街區控規已獲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批復。持續提升第一、二、三使館區環境品質,三裡屯路打造慢行友好街區,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項目獲倫敦國際設計金獎。今年底,朝陽區將開通壩河15公裡游船航線,可直達城市副中心,成為區域國際化形象的亮眼名片。
“十四五”期間朝陽區累計落地外資項目369個,預計吸引外資金額達253.7億美元,總量位居全市前列。建成8家全球招商聯絡站,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突破170家,規模全市第一。高水平建成全國首個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吸引13家國際科技組織入駐。
作為北京市唯一一家以會展為主業的市屬國企,“十四五”期間,北辰集團積極融入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大局,全力構建國際交往的服務載體。北辰集團副總經理魏明乾介紹,今年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首都國際會展中心兩大市級重點項目相繼投用,北京室內展覽總面積躍升至67萬平方米,位列全國第三,國際交往硬件設施水平和會展承載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以一流的硬件與服務,擦亮‘國家會客廳’金字招牌。同時,我們主動擔當‘鏈接世界,促進合作’的紐帶,全力推動高級別國際展會落地北京。”魏明乾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