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四五”高質量收官 預計經濟總量五年增加1.4萬億元
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記者池夢蕊)9月15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首場北京“十四五”規劃高質量收官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秀玲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楊秀玲表示,“十四五”規劃各項指標進展順利,高價值發明專利等5項指標好於預期,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服務貿易等指標符合預期,部署的戰略任務、謀劃的重大工程全面落地,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北京連續8年位居科研城市全球首位
北京緊緊圍繞“四個中心”“四個服務”來布局和推進城市發展,使得中央政務空間形象愈發舒朗庄重。同時,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持續深入,首都文化在傳承保護中走向繁榮。國際交往綜合承載能力也不斷增強,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的常態化工作機制趨於完善。此外,北京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收獲突出成效,連續8年位居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首位。
這五年,北京還圓滿完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5周年等眾多重大活動的服務保障工作。歷經7年努力,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成為全球唯一“雙奧之城”﹔歷時12年,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至此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數量達到8處,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新時代首個區域重大戰略,在三省市共同努力下成果豐碩。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堅定有序,城鄉建設用地累計減少150平方公裡,超3000家一般制造業企業退出,以此實現了經濟結構與空間布局的優化。
北京積極助力雄安新區建設,雄安“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已全部開學開診,並有4000余家北京來源企業在雄安新區開展創業。北京市副中心則從搭建城市框架階段邁入到全面提升功能品質階段,市級機關搬遷基本完成,北京藝術中心等成為新的文化地標,環球影城也成為了北京文旅新招牌。
此外,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發展態勢良好,京津冀主要城市構建起了1至1.5小時交通圈,區域內醫保“一卡通行”得以實現。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3年70多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840多億元,年均增幅25%,“六鏈五群”產業圖譜也已編制落地,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經濟實力實現大幅躍升 預計五年增量1.4萬億元
“十四五”期間,北京堅持穩中求進,精准地實施逆周期調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跨越5萬億元台階,五年的經濟增量約1.4萬億元。2024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萬美元,全員勞動生產率44.4萬元/人、居各省區市首位,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多項指標也都是全國最優水平。2021-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2%,在減量發展和多種風險挑戰的背景下,為我國超大城市轉型發展蹚出了一條新路子。
北京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
北京積極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步伐加快,“三城一區”主平台作用進一步彰顯,國家實驗室保持高質量運行,全國重點實驗室有145家,佔全國總量近30%,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穩定在6%左右,處於全球創新城市前列,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成果數量佔到全國一半以上。
產業創新方面,北京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累計備案上線大模型158款,約佔全國總量的30%,豆包、智譜、kimi等標杆模型性能位居全球第一梯隊。商業航天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國有一半的商業航天核心研發單位、上市企業和獨角獸企業聚集在北京,“朱雀三號”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完成一級動力系統試車。此外,北京還有近200種機器人創新產品在130多種場景中實現應用落地,並實現了 6G超寬帶光電融合集成系統、“夸父” 量子計算雲平台等未來產業領域技術突破。
推出1700余項改革舉措深化營商環境改革
北京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北京証券交易所開市,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備案交易金額接近100億元,城市副中心獲批成為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民營經濟發展質量也持續向好,世界500強榜單中北京上榜民營企業數量達到6家,位居全國城市之首。期間,北京還迭代推出1700余項營商環境改革舉措,經營主體2021-2024年年均增長6.2%,總量達到268.6萬戶。
對外開放方面,北京累計實施140余項突破性政策,全市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連續三年超過3.6萬億,服務貿易2021-2024年年均增速達9.4%。新落戶國際組織有37家,新設外資企業數量超過8000家,綜保區由1個增加至4個。
PM2.5濃度十年降幅達65.9%
北京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精細化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方面,北京僅用十年左右時間便完成了發達國家三十年的治霾歷程,2024年PM2.5平均濃度降至 30.5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下降65.9%,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0%。
交通出行方面,城市軌道交通新增運營裡程152公裡、站點95座,公交與軌道50米內換乘比例達到90%,並創新推出了352條通學、通醫、通游等公交專線。五環內和城市副中心信號燈已全部聯網控制,平均不停車通過率為76.7%,同時通過錯時共享等途徑,累計提供共享停車位6萬余個。
基層治理方面,北京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建立 “每月一題” 機制,針對房產証難辦等70余個共性問題展開專項治理,切實解決了一批市民急難愁盼問題。
教育上,北京新增中小學學位超15萬個,全市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到70%。醫療領域,北京建成全市統一預約挂號平台,152家醫院線上互認181項檢驗結果、300項檢查結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置也不斷完善。養老與托育方面,北京共發展養老助餐點2666家,覆蓋九成以上城鄉社區,普惠托位數量超3.1萬個,適齡兒童入園率、普惠園覆蓋率均為9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