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為民、服務為企 北京開展“藥品安全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

2025年“全國藥品安全宣傳周”將於9月1日至7日開展。本次宣傳周以“藥品安全 監管為民”為主題,集中展示藥品監管工作成效,普及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兩品一械”)安全知識。北京市藥監局將依托國家平台,通過市、區藥監部門聯動,推出系列主題宣傳活動,構建共治共享藥品安全治理格局。
特色活動同步發力 賦能監管與產業升級
精心策劃多項特色活動。在跨區域協作方面,將深度參與京津冀生物醫藥領域前沿動態交流,探索監管模式創新﹔承辦國家局實驗室開放日活動,組織在京大學生參觀市藥品檢驗研究院科普展廳及實驗室,探索實驗室奧秘,感受科技支撐力量﹔“政策進園區”活動精准對接產業需求,服務企業發展,開展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政策宣講,發布全國首個省級生物醫藥企業合規指引,搭建政策對接與項目合作平台。
公眾開放日活動多點開花。包括開放藥品法治宣傳基地,邀請公眾參觀,直觀感受藥品法規發展脈絡﹔組織市民走進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生產企業,實地考察生產全流程安全控制體系﹔邀請媒體及公眾代表探秘藥品檢驗實驗室,現場學習中藥材鑒別方法,體驗快篩檢測技術。
“執業藥師與您同行”活動走進商圈社區。市區聯動共赴商圈、社區開展“安全用藥大講堂”公益講座,資深執業藥師現場解答用藥疑問,並提供用藥管理指導。
科普宣傳實現全場景滲透。安全用藥的主題宣傳海報、折頁,精心制作的語音播報、科普動畫和情景短劇,將會在電視台、廣播電台、公交地鐵,以及政務大廳、社區廣場、學校商場、航站樓等地實時發放、精准投放、滾動播放,強化公眾安全用藥意識。
各區開展多元化科普服務。各市場監管部門結合區域特點開展特色活動。重點針對兒童、老年人等特殊群體設計分眾化科普內容。充分發揮執業藥師、藥學專家團隊作用,通過社區講座、校園課堂等形式,普及針對性的安全用藥用械知識。同時,合理調配宣傳資源,確保科普資料精准覆蓋基層群眾,形成上下聯動的宣傳格局。
各項活動將在“北京藥監”微信公眾號中提前發布活動預告。
藥品監管成效顯著 彰顯為民服務理念
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4〕53號),為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謀劃和系統部署。北京市藥監局聚焦政策落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構筑醫藥創新高地,有力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藥品監管改革全面深化。藥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近五年,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年均抽檢1.3萬批次,藥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9.8%以上。非現場監管成效明顯,升級改造“風險+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系統,對4.7萬家監管主體開展評定,科學匹配檢查頻次,精准識別並預警潛在風險點300余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藥監領域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實辦率提升至95%,較2024年增長14%,服務企業辦事更加高效。
先行先試政策迭代發力。對創新藥械企業從研、產、審、用全鏈條給予支持,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和政策鏈深度融合。創新藥臨床審評審批、藥品補充申請審評審批、生物制品分段生產等試點政策落地北京。其中,創新藥臨床審評審批試點工作中,12個項目已獲批臨床試驗、10個項目已啟動,最快18個工作日獲批、1周啟動試驗,進一步提升創新藥審評審批效率。建立臨床急需進口藥械審批綠色通道,推動發布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首批10家醫療機構、5家藥品進口企業“白名單”,累計獲批臨時進口藥品品規25個(其中20個為罕見病藥品),惠及患者約4900人,企業和群眾真切感受到改革紅利。
創新藥械服務提質增效。持續深化省級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建設,為產品研發、注冊、生產、使用全環節,提供個性化服務。建立創新藥械“重點項目全流程管理機制”,300余個創新品種納入項目儲備庫,實施“提前介入、一品一策、全程指導、研審聯動”定制化管理。首創藥品進口通關抽樣一體化模式,實現24小時完成進口藥品通關和抽樣﹔全國率先實現臨床急需藥械即收即檢,2025年已完成即收即檢9個品種、19批次,貨值近1億美元。
“十四五”期間,北京市藥監局通過多項創新政策持續發力,優化營商環境效果明顯,包括全國首個干細胞治療藥物在內的13款創新藥獲批上市﹔55款第三類創新醫療器械注冊上市,數量居全國首位。群眾對藥品監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不斷增強,首都醫藥產業加速創新發展。
北京市藥監局將以此次“全國藥品安全宣傳周”為契機,持續督促北京企業增強守法意識和責任擔當,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和內部管理,嚴把產品質量安全關﹔持續加強藥品全生命周期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公眾用藥用械用妝安全﹔持續強化行業自律機制,提升行業整體素質﹔持續強化社會監督責任,大力宣傳藥品安全政策法規和科普知識,以及醫藥產業發展成效,引導公眾了解安全用藥知識,提高識假辨假能力和消費維權意識,共同構建多方協同的藥品安全治理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