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雜技為媒續寫千年運河文化新篇——
第二屆“流動的技藝”大運河文化帶雜技精品展演在京舉辦

人民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鮑聰穎)千年運河,文脈綿長﹔技藝流轉,生生不息。8月29日晚,由中國雜技家協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京津冀魯蘇浙六省市雜技家協會共同承辦的第二屆“流動的技藝”大運河文化帶雜技精品展演在北京藝術中心戲劇廳精彩上演。
啟動儀式
此次展演活動以大運河作為文化紐帶,匯聚了沿岸9大頂尖院團的精品力作,生動呈現了運河沿岸雜技藝術的永恆魅力與時代新聲。
展演以“流動的技藝”為主題,“技藝”二字既指雜技藝術的精湛技法,又諧音“記憶”,寓意大運河數千年歷史積澱的共同文化記憶。整台演出精心構建“悠悠文脈貫古今”“生生不息運河情”“熠熠生輝煥新貌”三個篇章,通過“散文詩+視頻”的詩意串聯方式,將運河文化的千年脈絡與雜技藝術的創新表達深度融合,營造沉浸式文化體驗。
金烏涅槃·集體倒立
第一篇章“悠悠文脈貫古今”中,江蘇省雜技團《金烏涅槃·集體倒立》以恢弘的倒立造型演繹神話意象,聊城雜技團《俑·頂碗》演員身著陶俑服飾,頭頂瓷碗完成高難度動作,盡顯古朴神韻與超強平衡能力。德州雜技團《黑陶青花》節目中演員以高難度動作、默契配合展現雜技之美。
黑陶青花
第二篇章“生生不息運河情”聚焦民俗風情,浙江曲藝雜技總團《送別·倒立技巧》以柔美身姿詮釋江南詩意,天津雜技團《魚韻流芳》以戲曲花旦扮相融合魔術技巧,演繹人魚嬉戲場景。河北雜技團《太極·壇韻》則將太極哲學與雜技力量完美融合,彰顯運河文化的多元共生。
潮頭·轉台造型
第三篇章“熠熠生輝煥新貌”突顯創新活力,杭州雜技總團《潮頭·轉台造型》以動態轉台象征時代浪潮,中國雜技團《飛翔的心·男女綢吊》用空中綢吊演繹現代浪漫,中國鐵路文工團《弈中乾坤》別出心裁融入多種創新技術元素,展現出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獨特魅力。壓軸節目《九級浪》則以高難度集體技巧展現“勇立潮頭”的時代精神。
魚韻流芳
本屆展演以“文化交融”筑基、“技藝詩化”凝魂、“傳統新生”通脈,通過多維融合與藝術創新,既展現雜技藝術溯源傳統、立足當下、展望未來的傳承脈絡,更以千年運河為紐帶,推動傳統非遺與時代精神共榮共生。這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不僅為大運河文化注入鮮活生命力,更以實踐成果為文化自信的傳承發展提供了生動注腳。
展演當日,中國雜技家協會及京津冀魯蘇浙雜技家協會、參演院團的嘉賓還參與了大運河通州段文化採風活動,深入考察大運河文化遺產與城市副中心現代文化設施,深入感受大運河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副中心現代化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成果。
本次展演活動不僅是大運河流域雜技藝術高水平創作的集中展現,也是北京市文聯落實“推動城市副中心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深化“文藝賦能副中心”的具體實踐。今年,北京市文聯與通州區委簽訂了《促進北京城市副中心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框架協議》,在文藝組織建設、創作引導、品牌共建、人才培養、兩新引領、交流合作、產業融合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未來還將通過共建演藝、設計、美術小鎮,共辦藝術節等措施,進一步豐富城市副中心文化生活,推進優質文藝資源融入城市副中心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