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耳朵裡的動物園》科普音樂會開進科技館

2025年08月19日08:57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8月17日下午,一場主題為《耳朵裡的動物園》的科普音樂會在中國科學技術館報告廳奏響,延續“藝術+科學”的跨界理念,讓觀眾不僅欣賞到高水准的音樂表演,更體驗了一場科學與藝術交融的奇妙旅程。

音樂會由中國科技館聯合北京市科協、北京廣播電視台共同舉辦,由國家動物博物館館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張勁碩研究員擔任科學解說嘉賓,少兒樂團與管弦樂團聯袂演奏,以“從音符到自然:聖桑《動物狂歡節》的科學解碼”為主題,為觀眾呈現了一場沉浸式的視聽科普盛宴。音樂會通過序曲、《公雞和母雞》《烏龜》《大象》《天鵝》《杜鵑》等11個樂章,展現了“聲音中的動物行為學”。

國家動物博物館館長張勁碩以生動的語言揭示了旋律背后的科學奧秘,現場同步播放由AI生成的動物行為科普視頻,實現“聽覺+視覺+認知”的多維體驗。當《獅王進行曲》雄渾的旋律響起時,大屏幕上同步呈現AI生成的獅子狩獵場景。張勁碩表示:“音樂往往能反映動物的行為特征,也與人類對自然的認知息息相關。在西方文化中,獅子象征權力與高貴,獅吼聲波可傳播5至8公裡,是獅子宣示領地的重要方式。”歡快的交響曲《驢》結束后,張勁碩介紹道:“目前非洲野驢僅存於索馬裡,全球數量僅100多頭,比大熊貓還要稀少。”而在《杜鵑》演奏后,觀眾們驚訝得知,夏天在北京繁殖的四聲杜鵑,竟能在8月初飛越30多個國家,最終抵達非洲南部。

本次音樂會通過中國科技館全媒體平台進行了直播。中國科技館還將持續推出系列科學文化精品項目,包括沉浸式科普游園劇《文明的燭火》、系列微紀錄片《好奇新疆》、科學家訪談節目《北辰對話》等,通過創新的表現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為公眾打造科學與人文交融的視聽盛宴。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