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和平街打造“經濟共贏圈” 發布服務企業“十項承諾”

8月8日,在朝陽區和平街街道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大會上,“經濟共贏圈”和服務企業“十項承諾”正式發布,標志著街道在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服務企業“十項承諾”作為街道服務企業59項具體舉措的深化,讓轄區企業北京康瑞普冶金設備有限公司享受到“真實惠”。在和平街街道“火星計劃”青年干部的全程“護航”下,該企業人工智能場景建設項目成功躋身第十三屆朝陽國際人才創業大會(ITEC2025)12個重點場景之列。康瑞普公司這一案例不僅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小步,更是和平街街道以精准服務破解難題、以機制創新激活經濟的一大步。
據了解,年初和平街街道細化為企服務機制,針對科創企業量身定制“青年干部聯系服務機制”,依托“1+9+4+N”分層穿透式服務體系,4名“火星計劃”青年干部化身政企互動的“超級鏈接”。他們不僅是政策的“快遞員”,更是企業需求的“翻譯官”,通過動態企業畫像系統和《服務簡報》機制,精准捕捉企業痛點,讓服務直擊“靶心”。在街道的助力下,該公司的申報場景最終成功入選,為企業轉型升級開辟了新路徑。
“十項承諾”直擊企業需求,從黨建共建的深度融合,到政策速遞的精准及時,從資源調配的科學合理,到成長陪伴的全程貼心,全方位保障企業合法權益,為企業拓展發展空間。此次街道協助康瑞普公司申報ITEC場景,正是對“十項承諾”中成長陪伴“零脫節”的踐行,“通過街道全程指導,把政策‘大道理’變成了企業能聽懂的‘發展經’,協助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政企聯動,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康瑞普負責人說道。
同時,街道依托轄區高校、科研院所雲集的優勢,聚焦“AI+消費”,規劃“3+2”產業布局:北部打造高校人才科創帶,中部建設高端科研產業帶,南部構建多元發展創新帶,同時突出醫療產業和總部經濟的集聚效應,打造“共贏經濟圈”,讓區域經濟“筋骨”更強健。
“‘經濟共贏圈’不是簡單的政策疊加,而是要讓每個市場主體都能找准定位、共享成果。”和平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將以“經濟共贏圈”為契機,推動經濟發展從“分散發力”向“集群共贏”轉變,通過全周期服務、全鏈條布局、全要素融通,不斷優化為企服務機制,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加速科技轉化落地,構建產業融通生態,實現數據有效配置,讓“產業更高端、創新更澎湃、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的願景照進現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