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企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亮相世界機器人大會

人民網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李博)記者從北京市國資委獲悉,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由北京國企自主研發的晶圓機器人首度展出,展示了北京國企在機器人智能制造領域的最新成果。
什麼是晶圓?手機、工作的電腦、家裡各種智能家電,其核心芯片的基礎組成材料就是晶圓。據了解,它是一種高純度的單晶硅片,是制造各種半導體器件的基礎材料,通常呈圓形薄片狀,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制造、傳感器制造、功率器件制造等領域。
“晶圓的質量和性能直接影響半導體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晶圓制造和搬運是一個高度精密和嚴格控制的過程,既要避免晶圓表面產生劃痕,又不能因為搬運晶圓的機器人自身運動產生任何微小顆粒。因為一個微米級的塵埃可能就會導致整片晶圓報廢。”世界機器人大會參展企業京城機電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企業已實現晶圓搬運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此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京城機電旗下配天機器人攜自主研發的兩款晶圓機器人亮相,分別是大氣晶圓傳輸機器人和真空晶圓傳輸機器人。
大氣晶圓傳輸機器人採用雙臂式機械結構設計,可靈活應對復雜傳輸任務,傳輸晶圓平穩度高、振動小,應用於半導體制造的前道工藝,能夠高效、精准地完成作業,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真空晶圓傳輸機器人專為半導體制造中的真空晶圓傳輸環節精心設計,一方面能夠耐受高真空環境,另一方面能夠實現晶圓長期穩定運輸,為半導體制造提供高效、可靠的傳輸解決方案。
同時,由配天機器人自主研發的繹焊智能體也亮相世界機器人大會。此前,讓機器人從事某一生產環節時,前期仍需要人工投入編程等大量准備工作,一旦更換生產場景往往需要重新編程,成本較高。
據介紹,繹焊智能體具備自主識別、焊縫提取、智能避障等功能,配備高精度視覺識別功能,能夠自動檢測並提取工件的焊縫信息,依托先進的智能避障路徑規劃算法,自主生成最優焊接路徑,全程無需人工示教和校正,即可實現焊接過程的全面自動化與智能化。繹焊智能體適用於多種尺寸的工件焊接,即使更換生產場景,也能輕鬆“上手”,實現焊接質量和效率“雙提升”。
繹焊智能體還支持手持式數據採集終端操作,模擬人與人之間交互方式,將傳統復雜的代碼或文字輸入型人機交互轉變為簡單的指、看、點,操作人員隻需在工件焊接區域附近一鍵點擊,數據便可自動採集、回傳至機器人控制器。控制器通過圖像與空間信息,智能識別焊縫位置和特征,操作機器人在目標位置自動開展高精度焊接作業。
目前,繹焊智能體可廣泛應用於汽車制造、工程機械、船舶、重型設備等重工業領域鋼結構件的“多品種,小批量”焊接場景。
此外,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京城機電旗下中航邁特展出了自主研發的新一代MT400M金屬3D打印設備。比如,人形機器人上臂和小臂通過3D打印能夠實現傳統制造方法無法實現復雜幾何形狀,大幅減輕機器人自重和零件數量,簡化裝備步驟,提升機器人運動性能、能效和可靠性。人形機器人腿部金屬件通過3D打印可在保証強度/剛度前提下顯著減輕腿部重量,大幅提升機器人運動表現、能效和續航。
“我們通過金屬3D打印‘設備+材料’的融合創新,為機器人行業提供智造解決方案,助力人形機器人部件快速定制與批量生產,縮短開發周期並降低成本,更能靈活適配服務機器人、特種作業機器人等多樣化場景,為人形機器人規模化應用開辟新的可能。”京城機電旗下中航邁特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