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物館季研學月啟動 多元活動邀公眾行走中觸摸歷史

昨天,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內,研學團隊和游人雨中參觀研學,熱情不減。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昨天,2025北京博物館季研學月啟動,7條博物館研學主題游線集中發布。本月內,豐富多元的“博物館+演藝”、“博物館+科技”活動,將推動文博資源與教育深度融合,邀請公眾在行走中觸摸歷史、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
本次研學月以“博物館研學 開啟求知新旅程”為主題,各區亮出特色研學之旅,串聯博物館、商圈、景區等,帶動區域文商旅體融合發展。其中,東城區推出“中軸尋寶 文脈古今”研學主題游線,包括中軸尋寶、鼓韻新聲、古今漫游3條主題線路,聯動中國鐵道博物館、北大紅樓、鐘鼓樓、史家胡同博物館等文博單位開展系列研學活動,帶領公眾感受古今文化交融碰撞的多彩魅力。西城區打造了4大主題研學線路,既有聚焦世界文化遺產的大運河主題和中軸線主題線路,也有展示古都文化風貌的北京城主題線路、展現宣南士鄉人文精神和報國情懷的宣南文化主題線路,引領公眾在博物館中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研學月期間,北京地區各博物館將推出各類研學活動。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設計了“國子尋禮 太學華儀”少年兒童禮儀研學、“國子問學 文脈長青”沉浸式劇情研學等特色活動,帶領觀眾探索國學聖地的歷史脈絡。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結合“看·見殷商”特展打造系列研學活動,包括“穿越時空的中國”“趣游大商”“商王宴會尋寶記”“神獸歸來”等,融合音樂、影像、閱讀、手工互動等沉浸式體驗,讓觀眾在學科融合實踐中,感受自然和人文、博物和歷史的有機結合。國家自然博物館則帶來“博物館之夜—2025光韻之夜”主題研學活動,“光影的故事”“科學家講故事”“夜宿博物館戲劇表演”等活動將輪番登場,開啟跨越科學與藝術的光影奇旅。
此外,首都博物館、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等20家博物館將限量推出博物館季“文博護照”“紀念徽章”領取活動,觀眾參與“通關文牒”“小小考古人”“文明解碼者”等活動,即可獲得贈品或文創優惠折扣。
相關新聞
“路縣少年說”志願少年說路縣
“路縣少年說”志願服務活動日前啟動,首批通過嚴格選拔的35名10至16歲青少年志願者,在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展廳上崗。
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於6月14日免費試運行開放,該館於7月線上發布志願者招募公告。經過初期報名、材料評審、專業培訓、面試考核等環節,最終35名小講解員脫穎而出,成為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的首批“小志願者”。
過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小志願者們接受了系統培訓,既深度了解展品故事,也學習講解禮儀。“我們將萬字左右的講解詞進行了針對性的調整,使其更加易於孩子去表達,最終形成了8000字左右的講解詞。”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實話,對於孩子們來說,在這麼短的時間掌握這麼多的講解內容並不容易,但是孩子們還是實現了‘從羞澀躲閃到從容講解’的蛻變。”
小志願者們暑假期間每天上午9時至11時以及下午14時至16時在博物館提供義務講解服務,以青少年的視角,引領游客穿越時空,沉浸於千年路縣的悠悠歲月。
通州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完善機制,把“路縣少年說”打造為全市青少年文化志願服務的特色品牌,“期待更多青少年參與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以年輕之聲喚醒沉睡的文明,讓漢代先民的智慧啟迪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