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撬動“大民生”

“目前正是汛期,咱這裡又都是老小區,可得密切關注居民家裡的漏雨情況。”日前,在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裡社區居委會的居民議事廳裡,社區工作者和來自各樓院的居民代表們化身為“網格長”“網格員”,商討著近期社區裡需要關注的大事小情。從“小切口”入手推動“大民生”,本市多個社區、商圈積極探索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經驗。
“我們社區有7個網格片區,居民有事找‘網格長’就能辦。”居住在安華裡社區已有25個年頭的居民於安平,同時也是安華裡社區第二黨支部書記和“網格長”,提起社區的網格化管理體系,他感觸頗深。於安平告訴記者,社區裡一共有24棟居民樓,由多家物業公司管理,而有的樓棟還沒有物業。以前,居民碰到電路老化、網絡不暢等問題都不知道該找誰。現在,有了“網格員”幫居民發聲,居民的訴求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達到社區。
就拿物業管理來說,對於居民常反映的物業管理不到位、響應不及時等訴求,街道工委成立了紅色物業聯盟,14家物業公司擰成一股繩,共同服務居民。“昨天夜裡,我家樓下那戶鄰居家突然跑水,物業立刻響應上門修,到半夜12點修好了才離開。”於安平說。
基於這套網格化管理體系,社區形成了詳細豐富的居民信息台賬。“誰家有高齡老人、誰家有小孩、誰家有困難需要幫助,我們都能掌握。”安貞街道安華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宋鵬程舉例,正值暑期,社區第一時間了解到許多家庭有兒童托管需求,便在市民活動中心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程。
走進街道市民活動中心,城市書屋、歷史陳列館、親子閱覽室應有盡有,一群三、四年級的小朋友正在非遺傳習所裡有模有樣地跟著老師學做荷花燈。
“居民對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宋鵬程說,當前,社區物業類訴求已降低近40%,接訴即辦滿意率平均提升12%。
在北京,還有一類以商圈為主的企業社區,比起生活居住,這裡的商業消費屬性更加突出,作為全國著名的時尚商圈,三裡屯街道便具有這樣的特點。
“擁有旺盛國際消費活力的三裡屯,企業服務訴求疊加、街區治理矛盾交織的基層治理挑戰可不小。”三裡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白少飛說,三裡屯如今聚集了5000余家企業和3.5萬余名從業者,如何為他們提供發聲的渠道、如何幫助他們鏈接更好的商業資源,成為治理新課題。
在此背景下,沉到一線辦公、專門機制運行的商圈黨委於2022年經選舉產生,3年來形成了“同在樓裡,就在身邊”“有問題找商圈黨委”“共建三裡,榮耀有你”三大理念。三裡屯國際青年人才會客廳也於去年4月正式開門迎客,在三裡屯打拼創業、生活居住的世界各地青年有了務實溫馨的交流場所。
路演廳、會議室、會客廳……這座功能多樣的全新場地吸引了諸多國際組織、外資企業機構、全球創業者、港澳台僑團體來洽談交流,如今這裡已先后開展近200場活動,吸引5000余人次參與。
“我們期盼這座人才會客廳,能成為加速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的功能性平台,為國際創新街區注入持續動能。”白少飛說,當前,街道已組建起專業青創導師隊伍、建設國際青年人才庫,並先后舉辦了兩屆青創榜單發布會,吸引了一批消費、文創、數字經濟等領域的頂尖人才落戶三裡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