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懷柔小院孕育“神農”AI農場

2025年07月22日09:05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走進懷柔區北房鎮丹輝農業生菜基地,寬敞的溫室裡空氣清新、濕度適宜,整齊栽培的生菜、黃瓜、茄子在日光下更顯茁壯。棚內空無一人,中國農業大學神農大模型團隊正在幾公裡外的雁棲鎮科技小院辦公室內監控各類參數。

前不久,團隊研發的“神農·固芯”智慧育種大模型培育的首批優質蔬菜試種成功,長勢喜人。這批蔬菜不僅比同品類蔬菜產量更高、營養更佳,“體格”也更健壯——表現出更強的抗逆性,一項項優異特質讓人刮目相看。

再來到幾公裡外的雁棲鎮頂秀美泉神農農場,記者又被眼前的“智慧大田”吸引住了。試種在此的生菜新品種株型好、顏色鮮亮,田間還有無人機巡檢和氣候監測設備。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科技小院首席科學家王耀君介紹,“這兩款生菜是團隊從幾百個品種裡‘海選’出來的,靠的是在科技小院誕生的‘神農·固芯’育種平台,田間、大棚裡的智能設備依托‘神農·筑基’種植平台,氣候監測則依靠‘神農·問穹’遙感氣象平台。目前我們的神農團隊部分成員,正在隔壁的小院常駐。”

一座京郊懷柔的小小院落,為何能匯聚科研人才,誕生我國農業領域的重大科研成果?答案還要走進雁棲鎮范各庄村的“神秘小院”探尋。

2023年年底,中國農業大學相關科研團隊走出高校,來到懷柔區雁棲湖南岸的范各庄村安了家,起名為“北京懷柔智慧農業科技小院”。記者走進小院時,一台小型巡檢機器人剛從田間歸來,正在門廊處“休息”。庭院古色古香,一層是廚房、會議室、辦公室,二層是臥室和露台。暑期將近,此時正有不少科研人員在這兒學習生活。

2024年夏天,“神農·固芯”大模型發布前最后攻堅的兩個月裡,王耀君和團隊成員正是在這兒找到了最佳科研狀態。“那段時間每天凌晨四五點起床,深夜才入睡,心無旁騖。吃飯有雁棲鎮政府食堂供應,去試驗田採集數據隻用過條馬路,最重要的是不用再懷柔、海澱折返跑。衣食住行全無后顧之憂,免去了太多的外界干擾。”

如今大模型運行步入正軌,算上研究生、博士生、教授,常駐小院的科研人員達到8人。大家潛心科研,進展飛快。需要碰撞靈感,這兒就是“會議室”,隨時頭腦風暴,而當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專家來調研時,這裡又變成了“會客廳”。王耀君告訴記者,“我們把小院當成了實驗室、基地和家,這才跑出了成果轉化的加速度。”

懷柔科技小院全力助科研,誕生了重大成果,也在當地開展了應用。

“以前我們育種主要靠經驗,試錯周期長,一個蔬菜新品種動輒五六年才能培育成功。現在通過海量數據分析,我們能在兩三年內育出新品種。”王耀君向記者解釋,“神農·固芯”能把基因型數據和農業知識圖譜統統“喂”進模型裡,再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遺傳規律,找出最可能成功的育種路線。據統計,平台已經整合了超過1000萬條農業圖譜數據和5000萬條生產數據,不僅“懂基因”,還“識農情”。配合實地採樣和模擬環境測試,系統可以自動推演作物的表現情況,最大限度壓縮試錯成本。

大模型還帶動了農業智慧化的應用。在科技小院,神農團隊的智能體數字人研發已接近尾聲,不需要操作鍵盤、點擊鼠標,單靠語音就可以實現對整座農場的感知、決策、控制,且成本低、農民接受度高。“這樣對於育苗、農作物種植,至少能降低30%的成本,能實現10個大棚1個人管理。”王耀君介紹,“目前,這些新技術已經在懷柔的多處大棚、田間開展測試,‘神農’大模型的相關應用及智能體已實現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山西省多個地市的推廣應用。”

這份“農業緣”的背后,是一項國家級重大工程——懷柔科學城的建設。作為我國基礎科學領域固本強基的重要載體,懷柔科學城已吸引2.5萬名科研人員在此深耕。“希望能有更多科研人才來到懷柔,我們將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雁棲鎮副鎮長王宇表示,近兩年,雁棲鎮科技小院已經迎來了中國科學院物理所、電子所以及中國農業大學三個科研團隊進駐,常駐科研人員達70余人。2024年,科技小院完成了60余場接待,吸引了來自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浙江大學等中外高校的50余名專家學者前來交流訪問。

“目前,依托科技小院和‘神農’大模型,我們正在打造‘神農AI農場’。”王耀君信心滿滿地表示,該項目將通過智慧育種、環境智能監測、精准控制、長勢實時分析、水肥一體化管理等諸多功能,實現農業生產的全流程智能化,為農民降本增效的同時,也為設施農業的規模化普及提供可行路徑。(本報記者 張佳琪)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