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能級持續提升

人民網北京6月27日電 (記者李博)在6月26日舉行的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瑾栩介紹,北京市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能級持續提升,去年全市醫藥健康產業規模達到1.06萬億元,實現萬億級產業躍升。
其中,醫藥工業規上企業436家,完成產值約1850億元,實現平穩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億元,連續4年超過120億元規模﹔上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上榜企業12家,數量居各城市之首。
北京市設立醫藥創新品種規模化獎勵專項政策,制定創新藥械全流程服務工作方案,打通早期研發到定價入院全鏈條。顧瑾栩說,今年以來共4款創新藥獲批,鉑生卓越的國內首款干細胞藥物已開出首張處方﹔7款創新醫療器械獲批,愛博諾德有晶體眼人工晶狀體打破進口壟斷,累計獲批79個創新醫療器械、佔全國近四分之一﹔跨國外企加速品種引進,拜耳醫藥落地首款醫療器械,諾華制藥兩款藥品年產值突破50億元。
北京市建立市級高精尖產業項目庫,市區協同做好項目落地服務。全市已建成標准廠房超300萬平方米,去年完成超500畝工業用地供應﹔設立規模200億元的市級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市區聯動打造專業並購基金。復星醫藥、恆瑞醫藥等醫藥工業領軍企業加速來京布局,阿斯利康、賽諾菲、諾華制藥等外資重大項目落地,其中,阿斯利康將投資建設全球戰略研發中心及國內首個疫苗生產基地,賽諾菲生物原料藥項目入選我國第八批重大外資項目。
北京市強化“南北聯動”,南部高質量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聯動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共同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北部依托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連通海澱區與昌平區,深耕國際醫療器械城、合成生物制造集聚區和美麗健康產業園,建設原始創新與未來產業“策源地”。京津冀圍繞生命健康合力打造三地首個國家級產業集群,謀劃四大主導產業廊道,協同開展卡點攻關、堵點招商,提級建設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集群已集聚企業超6000家、年產值超4000億元。
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方面,北京市已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27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0家,GE醫療北京基地成為國內醫療裝備領域首個“燈塔工廠”。共有48個人工智能醫療器械、33個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27個項目入選工信部和國家藥監局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揭榜優勝單位,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顧瑾栩說,今年,北京市將落實《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要求,推動醫藥工業數智化水平再上新台階。支持龍頭企業、平台機構與大模型企業協同開發醫藥行業大模型和通用智能體,對引領性產品給予算力支持。重點開發輔助診斷、治療決策、手術規劃等智能診療產品,組織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中試平台和柔性生產線。梯度培育智能工廠,建設一批先進級智能工廠,培育卓越級、領航級智能工廠和“燈塔工廠”,對標杆智能工廠給予獎勵。實施一批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引導企業使用先進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完善數智服務體系,支持醫藥企業及科研院所開展數據採集、匯聚、清洗、標注等,形成一批高質量數據集,對數據首登記、首入表、首交易、首開放等給予獎勵。
“接下來,北京市將加快促進醫藥工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顧瑾栩表示,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提升醫藥工業全鏈條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競爭優勢,聚焦生物藥、醫療器械等賽道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和規模化﹔搶先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瞄准合成生物制造、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實現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