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商店變身花園復古歸來

友誼花園提供了大量休閑空間。
Carbo北京首店試營業顧客盈門。 本報記者 馬婧攝
在車水馬龍的建國門外大街,一處鬧中取靜的商業空間正悄然蛻變。斑駁的舊車庫變成花園酒吧,曾默默堅守的傳達室化身街頭咖啡館,一度機器轟鳴的老機房變身雅致的餐廳……沉寂多年的友誼商店以嶄新姿態重回大眾視野。經過改造,這座曾在新中國外交舞台上熠熠生輝的老商場,涅槃重生,變為獨具韻味的院落式商業空間。
在咖啡店裡種樹的夢想實現了
走進友誼商店,雖然部分商戶還在裝修施工,但歷史與現代交織的花園式體驗空間已在社交平台悄然走紅,吸引不少消費者前來打卡。
毗鄰第一使館區的友誼商店始建於1964年,是中國首家涉外零售企業。彼時,這裡高檔且神秘,憑外匯券才能購物。1995年,國家取消外匯券流通,友誼商店周邊也陸續興起新型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面對更加開放的零售市場,友誼商店逐漸失去昔日光環,日漸沒落。
過去20多年間,友誼商店曾歷經多次轉型嘗試,但受限於各種因素,始終未能實現。2023年起,王府井集團著手對項目進行改造。“我們希望把‘新友誼’打造為都市生活消費的新地標。”王府井集團總裁尚喜平介紹,順應當下的消費需求,全新的友誼商店將成為文商旅體融合的消費場所,在追求“新”的同時,也會留住時代記憶。
這次改造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新增“友誼花園”。作為友誼商店的配套設施,這座后勤院落此前從未對外開放。如今,院內綠草如茵,一棟棟老建筑變身風格迥異的消費空間,煥發新的活力。
“一直夢想蓋一個房子,房子裡能種下一棵大大的樹,現在圓夢了!”鐵手咖啡制造局主理人丁江濤說,去年他來考察選址時,就被這座院落所吸引,於是將一處維修間改造為陽光房,實現在咖啡店裡種樹的夢想。
花園臨街處,小小的傳達室也變身咖啡館,店裡展出了外匯券、老式打字機等各種老物件,讓進店顧客近距離感受友誼商店的歷史。
試營業效果遠超預期
昨天午餐時分,多家餐廳顧客盈門。一家名為Carbo的手工意大利面餐廳是北京首店,上周末開啟試營業以來,每天都供不應求。
“試營業效果遠遠超出我的預期,這讓我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Carbo創始人於磊告訴記者,去年他在重慶開設第一家店,今年將店鋪搬到了北京,北京首店在意面基礎上還加入了烘焙品類。率先在三層亮相的超級轉轉全國首店,也成為網紅打卡地,琳琅滿目的二手商品和自助購物模式吸引人們前來體驗。
友誼商店總經理劉杰介紹,改造前,商店約六成空間長期空置,現在項目經營空間已全部滿租,共引入31家商戶。友誼花園內將持續營造日咖夜酒的氛圍,友誼商店主樓將引入牙科和眼科診所、體檢中心、美容機構等生活服務業態,預計今年9月完整對外亮相。
觀·市場
城市歷史與商業邏輯重新對話
劉杰認為,友誼商店改造不僅是建筑更新,更是一次與城市歷史與商業邏輯的重新對話,其成敗關鍵在於能否將“懷舊符號”轉化為“當代吸引力”,成為兼具文化厚度與商業活力的新地標。
“‘一店一策’的核心在於差異化。”在尚喜平看來,北京傳統商業的升級改造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各項目在改造過程中,需精准定位目標客群,圍繞目標客群量身定制差異化改造策略,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商業生態。(記者 馬婧)
相關新聞
“一店一策”更多商場將蛻變
2019年,市商務局啟動傳統商場“一店一策”升級改造計劃。隨著該計劃穩步推進,一批老商場紛紛踏上轉型之路。北京市百貨大樓、長安商場、賽特購物中心等眾多商場,陸續以嶄新面貌亮相。
接下來,還有更多傳統商場即將迎來全面蛻變。記者獲悉,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中外合資零售商業企業,坐落於亮馬河畔的燕莎友誼商城即將啟動改造。商城將與燕莎中心協同聯動,深度融合使館區多元文化與亮馬河畔的獨特風情,實現品質全方位升級。此外,位於建國門外大街的貴友大廈也將迎來升級改造,從傳統百貨轉型為生活方式體驗中心。
海澱區西北三環旁,31歲的雙安商場大部分區域已完成改造,實現煥新升級。根據新定位,雙安將從傳統百貨轉型為社區品質生活體驗場。
來到雙安商場,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外立面。相比以往較為封閉的“盒子”造型,嶄新的外立面更加通透,清新的綠色線條與透明玻璃幕牆相結合,讓老商場變得更加現代時尚。
商場內部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過去,雙安商場的零售業態佔比較高,自去年9月啟動大規模改造后,商場大幅壓縮零售比例,新增更多體驗業態。據統計,商場室內改造面積超1萬平方米,佔整體經營面積的70%。截至目前,159個品牌專櫃實現煥新升級,涵蓋美妝護膚、時尚服飾、家居生活、餐飲等多種品類。其中,近三成為新引進的品牌。
商場還為顧客新增休閑體驗空間,位於五層的“U悅堂”面積達300平方米,是一個集體驗互動、社交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空間,包括會員接待中心、VIP Room、多功能活動廳、母嬰室等。(記者 馬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