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全力打造“館城相融”的“15分鐘文博圈”

5月18日是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北京市朝陽區以“融榮共生 城市中觸手可及的博物館”為主題,拉開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2025年朝陽區博物館活動季”的序幕。5月18日至10月8日,2025年朝陽區博物館活動季”將帶來百余場主題活動和20余個新展,為市民游客打造跨越時空、豐富多元的文博盛宴。
當天,朝陽區正式發布“2025年朝陽區博物館之城建設十大重點任務”,通過機制創新與資源整合雙輪驅動,構建“館城一體”發展格局。近年來,朝陽區創新推進博物館建設,全力打造“館城相融”的“15分鐘文博圈”,經過多年的培育建設,目前全區已建成博物館90家,數量和質量在全市處領先地位,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博服務。
百余場活動+20余項新展 多元活動構建文博消費新生態
“2025年朝陽區博物館活動季”期間,朝陽區將以“館城融合”為主線,推出8大類、11小項系列活動,通過發放全域消費券、舉辦博物館之城建設大會、評選示范項目、推動多元認証等舉措,構建“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生態。
活動季以“消費場景聯動+優質資源下沉”為核心,覆蓋全域商圈、社區、校園及文旅場景,通過舉辦藍色港灣“北京消夏文創妙會”、合生匯文創打卡集章活動、僑福芳草地文旅融合主題活動、DT51體育文博新浪潮主題活動,以及“全民文化探享計劃”“文脈隨行·遇見博物館”活動、“潮young好禮”文創設計大賽、“公益展廳”計劃、“教室裡的國家寶藏”主題活動等,釋放涵蓋展覽、文創、酒店、景區等領域的100余項專屬權益,全方位激發博物館活力,吸引市民游客深度參與,共享朝陽區“博物館之城”建設成果。
與此同時,朝陽區還將聯合域內各文博場所推出百余場主題活動,如:中國考古博物館的“精品文物專場講解”、中國工藝美術館的“非遺市集”、中國電影博物館的光影知識樂園家庭日活動、民航博物館的“航博奇妙游”——解密新能源飛機活動,以及北京民俗博物館分館北頂娘娘廟的“沉韻雅集﹒非遺傳香”——無火香事與千年匠藝的沉浸式體驗、中國紫檀博物館的非遺紫檀雕刻技藝展演等,為市民打造豐富多元的文博體驗。
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的“韶山,永遠的精神高地”、遇見博物館798館的“永恆的風景:19世紀歐洲油畫真跡展”、北京金台藝術館的“絲路霓裳——中亞民族服飾文化交流展”、於小菓點心模具博物館的“中國茶點器具展覽”、中國農業展覽館的“國色芳華•牡丹的前世今生”主題展……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后,朝陽區不少博物館同步推出了累計約20多個特色新展,持續釋放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為市民打造一場跨越時空的沉浸式文化盛宴,賦能城市美好生活,立體呈現“博物館之城”建設成果。
朝陽區發布“博物館之城建設十大重點任務”
今年,朝陽區將完成“2025年朝陽區博物館之城建設十大重點任務”(簡稱“十大任務”),從交流合作、政策扶持、品牌活動、文創開發、人才培養等維度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為區域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十大任務”具體包括:朝陽區將召開“朝陽區博物館之城建設大會”,發布朝陽區博物館在地貢獻藍皮書,推出扶持博物館發展2大舉措,探索館城融合發展路徑﹔鼓勵在朝陽策劃開展國際知名、國內一流文博大展,根據單個項目累計售票總人數核定支持金額,售票人數達10萬人次起給予獎勵,最高可達100萬元資金支持﹔舉辦5·18國際博物日活動季,打造文創市集、公益課堂、數字展覽等特色活動,聯動四大商圈拉動文旅消費﹔舉辦“潮young好禮”文創設計大賽,選拔一批代表朝陽城市形象、傳播文化內涵、符合百姓愛好的文創作品﹔開展“三·十朝陽區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評選,強化博物館服務功能、教育功能,提升供給側水平﹔培育博物館專業人才,搭建博物館人才跨省、跨界交流合作平台,為博物館發展持續注能﹔打造“朝陽博物館裡的課程”品牌,推出“博物館裡的歷史課”“博物館裡的藝術課”等系列博物館研學路線﹔組建志願服務講解團,鼓勵全年齡段人群參與,打造區域文化傳播核心力量﹔支持博物館多元化身份認証,支持朝陽區內博物館申報參評A級景區,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小學社會實踐大課堂、新時代文明實踐伙伴單位等,實現跨部門協同扶持博物館事業發展﹔開展博物館“五進”(進商圈、進學校、進社區、進園區、進企業)示范項目評選,推動博物館在社區治理、社會教育、促進消費中發揮更大作用。
今年,朝陽區將從博物館提質、賦能、融合三個維度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優化展覽供給側改革,創新打造兼具學術深度與觀展體驗的精品特展,形成常態化高品質文化供給﹔加速推進文物數字化工程,推進文博建筑數字化、亮化﹔深化“博物館+”戰略布局,培育館城融合新型業態,重點發展博物館研學、文創IP、VR博物館等新興產業,構建文博經濟創新發展生態圈,培育“博物館+”文博經濟新動能,全面推動區域博物館事業提質增效,助力“五宜”朝陽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