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從萬畝桃花海看農業新圖景

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
2025年05月02日07:11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今年的桃花比往年開得還好!”北京平谷果農楊學軍指著身后望不到頭的粉紅色花海,笑得別提多舒坦了。

北京平谷數萬畝桃花陸續開放。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攝

“這花海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種出來的。”在丫髻山腳下種了大半輩子桃樹的老楊告訴記者,他和鄉親們從寒冬臘月就開始忙活。“冬天我們得剪枝、施肥、澆水,每一步都不能馬虎。”

桃花盛開前,果農楊學軍查看桃樹情況。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攝

正說著,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研究員陸安祥也來到了果園裡。丫髻山下這片美麗桃花海,離不開科技助力——作為專門負責為果農提供技術支持的專家,陸安祥每周都要來這片桃園轉轉,指導果農進行田間管理:“我們的‘科技小院’匯聚了多個領域的專家,大家各自發揮所長,為果農提供全產業鏈的技術支持。無論是育種、栽培還是儲藏,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

“科技小院”駐村研究生進行育苗。 平谷區委宣傳部供圖

陸安祥口中的“科技小院”,是當地依托北京高校院所的技術力量,聯合地方政府、合作社、農業企業組成的團隊。

“我們不是簡單的技術輸入,而是扎根鄉村的‘創新共同體’。”平谷區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科技小院”通過“帶課題下鄉、帶成果轉化”的實踐模式,提供從果品培育、蔬菜種植,到新能源開發、鄉村振興的綜合服務,真正實現“科技扎進泥土裡”。自2019年以來,平谷已構建起覆蓋全區17個涉農鄉鎮的32家“科技小院”。

助農隊伍,不僅僅有“科技小院”。

“現在我們剪枝、施肥、病虫防治、採收等各環節都能用上各種設備,干得好還省勁兒!”陸安祥和老楊帶著記者穿梭於果園中,一排排有序栽種的桃樹,為機械化操作提供了更大空間。老楊說:“以前一天的活兒,現在有綠農合作社(綠農興雲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和‘科技小院’幫忙,半天就能干完。”

“我們還通過果園生草的手段提升肥力,幫果農把桃子種得更好。”陸安祥告訴記者,“‘科技小院’在合作社的地中種植黑麥草和白三葉,黑麥草可作為青儲飼料或者深加工飼料,無形中又為果農增加一筆收入。”

岳巧雲(右)在查看果樹長勢。受訪者供圖

“我們已輻射帶動了3000余戶和老楊一樣的果農,將平谷大桃標准化種植覆蓋率提升至85%。而且每畝節省化肥30公斤,成本降低了18%。”在綠農合作社理事長岳巧雲看來,科技不僅是生產力,更是連接市場的橋梁。她告訴記者,合作社聯合“科技小院”進一步發展“桃花經濟”,開發了高端果汁、化妝品,將30%的非商品桃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帶動產業鏈增值超千萬元。合作社還通過“黨支部+合作社+院校+農戶”模式,累計開展農技培訓40余場,培養出 200余名“會種桃、懂電商、能直播”的復合型農民。

如今,平谷的桃花種植已不再局限於傳統模式,科技力量的注入讓每一朵桃花都承載著農業創新的希望。2021年以來,平谷開始全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一流的“農業中關村”。“我們將充分利用全區廣闊農業生產空間,引進高校、科研機構、科創企業等創新主體,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推動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表示。

當下,正值北京平谷國際桃花節,一眼望去,看到的不僅是萬畝桃花海,更是平谷的農業新圖景。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