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戲”系列報道:
《無字碑》唱響京城 盡展秦腔藝術魅力

人民網北京5月1日電 (記者尹星雲)近日,大型新編秦腔歷史劇《無字碑》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精彩上演。該劇由羅周編劇、張曼君導演,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侯紅琴、張濤、李小雄領銜主演,講述了武則天跌宕起伏的一生,塑造了情感豐富、造型立體的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形象。
據介紹,《無字碑》由西安三意社演出,分為“鉤心”“進餅”“入戲”“面碑”四折,以武則天為人物背景,以無字碑為架構主線,劇情緊湊流暢、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曲調唱腔雄渾大氣、悲壯高昂,生動展現出大唐盛世的歷史輪廓和秦腔的藝術魅力。
該劇在突出唱腔音樂主線條和主要伴奏樂器風格特色的基礎上,以民樂引領主音調,適度融入了交響樂元素,追求音樂多元化。同時採用管弦樂隊豐富的色彩和力度變化,表現不同的情感背景和人物意向,對宏大厚重的歷史進行現代藝術表達。其舞美服飾則在融合了唐代傳統服飾與戲曲服飾基本形制的基礎上,在服飾版型、設色、紋樣的運用方面突出強化歷史人物的身份標識,表現出唐代兼容並蓄的文化風尚與磅礡大氣,營造出濃郁的東方美感與戲劇形式感。
演出結束后,現場觀眾以長時間熱情的掌聲表達了對於該劇的認可與喜愛。記者注意到,現場不僅有很多老戲迷票友,還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走進劇場,甚至還有來自海外的朋友。“這是我第一次看中國的秦腔,演出之前我還看了很多關於唐代文化的書,今晚我被征服了!秦腔太美了、中國文化太美了!”一位來自西班牙的年輕人激動地說。
“我們嘗試將傳統和時尚相結合,既保留了秦腔的傳統元素,又融入時代感,力求在守正中創新。”在該劇中飾演武則天的西安三意社社長、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侯紅琴表示,試圖通過這部新編歷史劇,進行中華歷史人物故事與當下觀眾審美意向相協調的全新探索。
秦腔《無字碑》自2024年10月首演以來,歷經多輪打磨提升,先后成為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劇和作品資助項目,2023年度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項目,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陝西省財政廳2024年度藝術創作資助項目,2023西安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宣傳文化事業項目(文藝精品創作項目),第十屆中國秦腔藝術節“特別推薦劇目”等。
作為西安三意社近年來在秦腔戲曲審美探索道路上的“破圈”之作,《無字碑》的成功創排,對於這座擁有著130年演藝史的百年劇社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我們力求以最好的狀態、最好的作品奉獻給首都觀眾,面對先輩梅蘭芳大師,我們希望能夠用我們的堅守和創新,不辜負這方舞台,不辜負先輩們的期望。”侯紅琴坦言,能在全國文化中心北京演出這部歷時六年打造的大戲,感到非常欣慰,“舞台更大了,觀眾層面更廣了,我覺得我們的責任與使命也更大了。”她告訴記者,未來,希望這部劇能在不斷地提升和打磨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用秦聲秦韻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陝西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