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北京接待游客959.3萬人次 同比增6.2%

人民網北京4月7日電 (記者尹星雲)2025年清明節假期,北京市推出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文旅市場消費雙增長。全市接待游客總量959.3萬人次,同比增長6.2%﹔實現旅游總花費115.0億元,同比增長9.5%﹔人均花費1198.7元/人次,同比增長3.0%。
歷史文化場所受青睞
清明假期,北京市重點監測的626家文旅場所累計游客接待總量1338.5萬人次,同比增長9.4%﹔累計營業總收入42166.6萬元,同比增長7.2%。
其中,歷史文化場所接待368.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7439.4萬元。城市公園接待381.4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815.0萬元。商業街區接待331.8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6606.0萬元。自然山水場所接待54.3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246.8萬元。產業融合場所接待135.6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086.2萬元。文體娛樂場所接待67.3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4973.1萬元。
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區(地區)分別是王府井、北京市奧林匹克公園、天安門地區、西單、什剎海風景區、南鑼鼓巷、頤和園﹔天壇公園、前門大街、玉淵潭公園。
877場演出吸引觀眾約24.9萬人次
清明節假期,北京市150個演出場所舉辦線下營業性演出225台877場,預計觀眾約24.9萬人次,預計票房約1.02億元,與2024年同期相比(4月4日-6日,清明節假期3天),演出場次、觀眾人數、票房收入預計分別增長約50%、55%、46%。
大型演出舉辦活躍,國家體育場、華熙LIVE·五棵鬆舉辦多場演唱會。院團佳作密集登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分別在首都劇場、北京人藝實驗劇場上演話劇《永定門裡》《我可憐的馬拉特》,中央芭蕾舞團在天橋劇場演繹芭蕾舞劇《吉賽爾》,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在南鑼劇場帶來兒童劇《甲骨文學校2 漢墓裡的秘密》,北京雜技團在萬勝劇場上演跨界創排的音樂劇《扶搖直上》。展演活動精品迭出,國家大劇院第九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假期啟幕,第七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北京京劇院學員學習成果匯報展演在長安大戲院演出《畫龍點睛》《蘇武牧羊》等國粹,北方昆曲劇院經典劇目展演假期三天在梅蘭芳大劇院大劇場陸續上演《焚香記》《長生殿》《金印記》等昆曲劇目。
清明假期,全市舉辦大型活動15場,共接待7.6萬人次﹔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共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380項、421場,累計參與人次29萬。與2024年相比,項數增長1.3%,場次增長1.8%,累計參與人次增長1.1%。
賞花、踏青、觀影享美好春光
清明節期間,恰逢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即將舉辦,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前門大柵欄·中國電影尋根游”“影都懷柔·拍攝場景文化游”等12條“跟著電影去旅游”線路。同時,還以“賞春花、看世遺、品文化”為主題,以北京中軸線、長城等世界遺產為核心點位,推出包括天壇公園、北京園博園在內的“北京春日10大賞花勝景地”。這些場所受到市民游客歡迎,大家賞花、踏青、觀影、消費,享受春日美好時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