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推出“文惠東城”品牌 10家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間揭曉

人民網北京4月1日電(記者池夢蕊)3月31日,由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文惠東城·2025年東城區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間”發布儀式在朝陽門街道槐軒舉辦。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東城區相關領導,專家學者、媒體及社會力量代表等齊聚現場,共同見証東城區在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創新實踐。
發布儀式上,東城區全新推出2025年區域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文惠東城”。東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文化資源。“文惠東城”旨在通過文化惠民,讓文化自信廣泛融入核心區百姓生活,實現以文化鑄魂、以服務利民、為東城高品質發展助力。讓文化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多元、便捷的文化服務,讓文化之光照亮東城的每一個角落。
據了解,“文惠東城”的品牌內容涉及公共文化新空間建設領域、公共文化活動開展領域及公共文化團隊建設領域三大版塊。其中,文惠東城·公共文化新空間提升計劃是公共文化新空間建設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
現場,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發布“文惠東城·2025年東城區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間”名單,10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脫穎而出,成為東城區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杆。
10家空間特色各異,類型多樣,展現了東城區在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方面的創新探索與多元格局。其中,觀中·中軸線在地文化博物館作為新北京文化生活感的自留地,致力於為群眾打造了一個集文化體驗、知識學習與生活享受於一體的高品質生活方式﹔京琺景泰藍非遺文化產業園區(北京市琺琅廠)積極策劃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講座、研學活動及國際交流活動,在代際傳承中發揚景泰藍文化,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閱想書店(東城區圖書館閱想書店分館)首創“社、館、店”於一體的創新模式,積極引入了兒童研學、科普實踐,精心推出了主題書單、欄目講座,打造了城市街角溫馨而獨特的“讀城驛站”﹔可能有書綜合閱讀空間由一處騰退的“共生院”空間打造而成,是從書籍開始的理想社區生活空間,包子+咖啡、展覽+書籍的奇妙組合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吉祥大戲院以弘揚國粹京昆藝術為核心,定期舉辦公益藝術普及活動,讓觀眾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與精髓﹔王府井書店圖書館(東城區圖書館王府井書店分館)是北京市首家開在書店內,可供借閱的公共文化閱讀空間,自正式開館以來成為了一個全年無休、365天對外開放的文化新地標﹔文沁閣書店融合了書籍、文化衍生品、咖啡、茶、小巧精致的展覽空間以及動物互動區等多種元素,為讀者打造了一個多維度的文化休閑天地﹔27院兒-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以豐富多元的內容與靈活多變的空間整合,為社區居民乃至全城的文藝愛好者提供一個分享交流,寓教於樂的空間和平台﹔槐軒HUAIXUAN依托四合院打造成人文藝術空間,致力於融合經典與當代、傳統與潮流、藝術與生活﹔中華書局·燦然書屋是集書店經營、新書推薦、名家講座、書友聚會、豐富文化活動及特色展覽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元文化空間。
發布儀式現場,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策劃了WORKSHOP藝術工坊:剪紙手作體驗活動。以“筑·馮杰作品展”中的“竹、水、雲山”為靈感,參與者可以用剪刀裁剪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意境,DIY一份自己獨有的創意藝術作品,進一步感受文化和藝術的魅力。
近年來,東城區堅持政府引導,多元參與,打造了一批具有東城特色的公共文化新空間,形成了“地域文化+特色空間”的發展格局。
下一步,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將深入挖掘10家公共文化新空間故事,進一步增強社會影響力。同時,東城區將探索通過購買服務、項目合作等方式,對公共文化新空間進行政策扶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為東城區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