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國際基礎科學大會7月在京舉辦
6名科學家獲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

近日,2025國際基礎科學大會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宣布本年度大會將於7月在京舉辦。大會召開期間,將頒發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前沿科學獎,著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等6名科學家榮獲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
國際基礎科學大會是國際基礎科學領域的頂級學術盛會,重點圍繞數學、物理、信息科學和工程三大基礎科學領域展開學術研討和交流。“國際基礎大會匯聚了基礎科學領域的全球頂級科學家,旨在搭建一個開放、包容的學術交流平台,激發青年學者設立遠大的科研目標,深化青少年對國際前沿科學的認知與理解,持續推動基礎科學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全球基礎科學的持續進步和繁榮發展,為實現科技強國的目標貢獻力量。”著名數學家、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主席丘成桐說。
今年國際基礎科學大會舉行期間,將頒發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和前沿科學獎。發布會上,2025年度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及前沿科學獎獲獎名單公布。
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頒發的首個基礎科學領域國際大獎,表彰在數學、物理、信息科學和工程三大基礎科學領域發揮根本性推動作用、做出杰出貢獻且具有獨創精神的科學家,他們的工作在過去3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深刻地影響了學科發展。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朱棣文、戴維·喬納森·格羅斯,圖靈獎得主羅伯特·恩德雷·塔揚,菲爾茲獎得主森重文,沃爾夫獎得主喬治·盧斯蒂格6名國際知名科學家榮膺2025年度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他們均在各自領域取得了裡程碑式的成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不斷突破科學的邊界。
前沿科學獎旨在表彰過去10年在基礎科學領域做出突出學術貢獻的科學家,評選范圍涵蓋數學、物理、理論計算機與信息科學三大基礎科學領域,圍繞40個主要方向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展開。2025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前沿科學獎共有148篇基礎科學領域的杰出論文入選,其中,數學領域86項、物理領域26項、理論計算機與信息科學領域36項。本屆前沿科學獎的600余名獲獎作者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其中不乏菲爾茲獎得主、沃爾夫獎得主等頂尖科學家。
丘成桐表示,基礎科學在中國需要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前沿科學獎的評選與頒發,能夠助力世界各國科學家了解基礎科學領域的前沿成果、認識中國取得的科學成就,推動我國年輕一代不斷拓寬視野、樹立更高的目標。他希望通過這一獎項的設立,廣泛建立起公正、客觀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激勵年輕學者瞄准前沿科學問題,不斷追求科學之美。(記者 劉蘇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