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蓄勢向前 人工智能蓬勃發展

本報記者 施 芳 李建廣 王 洲
2025年04月01日08: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百余台機器人來回穿梭,遍布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各類場景。

  2場核心論壇,5場專場論壇,多場特色活動,接連舉辦﹔數十項重大成果,接連發布。

  在今年的中關村論壇年會上,人工智能的新技術、新應用、新趨勢備受關注。

  創造新成果,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迎賓機器人以多語言問候來賓、機器人茶藝師沏茶倒水、仿生機器狗即興表演后空翻……“人機共生”的圖景,依托的是人工智能“硬實力”。“小關店鋪”的服務生是一台具身大模型機器人,它能快速准確拿取客戶點單的飲料。“這項技能的背后,是我們構建的機器人動作數據集在支撐。”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市場部相關負責人武文韜表示。

  同樣給人驚喜的,還有年會發布的數十項成果。“通通”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的通用智能人,經過1年的“成長”,“通通”更聰明了,在語言、認知、情緒等方面與6歲孩子的心智水平基本相當。

  在年會開幕式上,10項重大科技成果發布,北京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成果位列其中。成果包含“AI+工業制造”“AI+生活服務”等9個應用場景,其中AI賦能兒科醫生,可以輔助生成診療方案,提升大模型在兒童醫學垂直領域能力。

  一連串成果顯示出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的雄厚實力。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信息科技處副處長李天琪介紹,北京正以海澱為核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接近3500億元,同比增長約29%,全市聚集人工智能企業超2400家,備案人工智能大模型105款。

  塑造新動能,資金人才同步跟進

  “萬億級規模的廣東佛山泛家居產業面臨產品同質化、設計低效等問題,需要在確保產業數據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量身打造一整套全棧解法。”論壇常設展上,北電數智科技公司戰略與市場負責人楊震介紹,“我們打造適合當地產業發展的AI底座,探索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精准營銷智能化的路徑,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塑造新動能,少不了資金融通。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二期基金合作子基金簽約,優秀項目可獲專項貸款補貼和投融資對接。國際前沿科技大賽上,人工智能參賽項目佔1/4,不少選手結束路演就有人征詢合作,技術秒變產品,深耕人工智能領域的信心更足了。

  論壇期間,代表中國AI新生代生力軍的“AI100青年先鋒”名單公布,全國65人中,北京33人,佔比超半數,青年人才正成為驅動人工智能發展的中堅力量。

  探索新未來,AI賦能千行百業

  “請把離杯子最近的那個蘋果放在籃子裡,順便再幫我拿一個削皮刀。”接到指令,3個不同品牌、不同構型的機器人分工協作,准確完成任務。

  “這基於我們發布的具身智能跨本體框架與具身大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仲遠介紹,一腦多機實現跨本體協作,推動具身智能從單機智能邁向群體智能。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成為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生產力。3月29日,“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生態網絡”啟動建設,旨在有效提升算力資源利用,提供更多普惠、開放的公共算力服務。

  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演進。論壇上,“北京前沿算法協同創新矩陣”“北京具身智能協同創新矩陣”“北京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協同創新矩陣”三大協同創新矩陣發布,圍繞基礎模型、認知智能、安全治理等方向布局23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以此為關鍵節點,貫通國家級科研機構、頂尖高校、新型研發機構與行業領軍企業的創新鏈路,在算法突破與產業落地的雙螺旋中,構筑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高地。

  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

  看交通,北京市海澱區四道口區域,AI信控系統實時感知交通流量和排隊時長,早高峰平均擁堵系數下降29.7%﹔看醫療,百川智能公司打造的AI全科醫生系統,實現了預診與面診的無縫銜接﹔看教育,人工智能教室打造充滿互動與想象力的智慧學習空間……

  “未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華為公司標准與產業發展副總裁祁峰說,人工智能應用將給個人帶來差異化的體驗,同時促進組織協同,為社會公共治理服務帶來深刻改變。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