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行為文明指數發布 北京市民文明指數20年連升

首都文明辦昨天發布了2024年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以下簡稱“文明指數”)。調查結果顯示,2024年北京市民文明指數達到90.80分,比上一年度提升0.07分,保持連續上升態勢,體現了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續提升。
據介紹,近年來,首都文明辦委托中國人民大學文明指數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觀測、網絡監測相結合的方式,持續開展調查。
北京市民支持舉辦重大活動表現優異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公共參與以93.33分居於五大一級指標首位,明顯高於公共衛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觀賞得分,展現出市民在“熱心參與各類公益活動”“用實際行動支持北京舉辦的各類國際國內重大活動”方面表現優異,展現了首都市民“熱情開朗、大氣開放、積極向上、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中發揮了顯著作用,多樣化的文明實踐活動有效拓寬了市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途徑,打通了市民將文明意識轉化為自覺行動的“最后一公裡”,以“知行合一”推動文明新風融入日常,為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注入了新動能。
公共秩序提升最為明顯
在公共衛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觀賞、公共參與五大指標體系中,公共秩序提升最為明顯,其下設的交通秩序、旅游秩序和社區秩序指標得分及增幅排名均比較靠前,“機動車在交通路口、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機動車闖紅燈”“機動車逆行”等往年突出不文明行為發生率均有所下降,表明“文明駕車禮讓行人”社會宣傳成果不斷鞏固,共享單車“百日行動”專項治理、“文明出行”等行動成效顯著。社區秩序和社區衛生得分上升,“在社區遛狗時不及時清理糞便”“亂堆放垃圾雜物”“遛狗時不拴繩”等不文明行為明顯減少,充分顯示了廣泛開展“文明養犬在行動”主題宣傳實踐活動,針對堆物堆料、不拴犬鏈遛犬等行為持續加大整治力度等舉措的積極成效。
“盲目跟風”等不文明上網行為佔比持續降低
在網絡文明監測中,課題組在各平台收集全年IP屬地為北京的用戶所發布的帖子和評論數據79784條。統計數據顯示,文明發帖及評論數據共64625條,佔比約為81%,表明多數北京市民能夠做到文明上網、文明用網,在網絡發言與交流時保持理性、客觀、溫和發言。其中,“諷刺挖苦”“盲目跟風”等不文明上網行為佔比相較上一年度數據持續降低,表明市民在參與線上交往和互動過程中,能夠自覺遵守網絡文明規范,文明上網的理念正在逐漸深入人心。這一積極的變化反映出網絡素養教育的普及、網絡辟謠機制的完善、網絡治理工作的深入和網民自律意識的增強,網絡文明建設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良好態勢。
使用“請”等文明用語得分有所下降
不過,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公共交往文明水平有所波動,在“熱情回答陌生人詢問,為他人指路”“使用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用語”“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等方面的得分有所下降﹔外賣、快遞從業人員交通不文明行為發生次數佔比較高﹔“語言粗俗”“傳播不良信息”等不文明上網行為有所增加,短視頻領域中演繹炒作、造假擺拍、惡意營銷等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為首都公共文明治理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首都文明辦表示,將根據文明指數調查結果,會同有關單位採取有力舉措,繼續推動首都公共文明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名詞解釋
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
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是體現市民文明素質發展狀況、衡量一個城市文明進步程度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
2005年開始,首都文明辦委托中國人民大學持續開展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調查。在此過程中,圍繞公共衛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觀賞、公共參與等領域,研究形成包含5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和43個三級指標的文明指數測評體系。目前,文明指數已成為體現市民文明素質發展狀況、衡量城市文明進步程度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參考,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和《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政策法規的出台和實施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0年來,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從2005年的65.21分到2024年的90.80分,保持了連續提升態勢,體現出首都市民的文明意識在不斷增強、文明素養在不斷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