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25項故宮開放課題發布 數萬裡文物南遷路有望“一圖讀懂”

2025年03月19日08:3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數萬裡文物南遷路有望“一圖讀懂”

  90多年前,故宮博物院理事會議決定將故宮文物的精品南遷,以避日寇劫掠。90多年后,這場人類文化遺產保護的奇跡有望被“一圖讀懂”。昨天,故宮博物院第三期開放課題立項,25項入圍課題從145份申請書中脫穎而出。

  故宮博物院開放課題由故宮負責組織實施,廣邀社會科研力量,助力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提高,推動文物保護、文化研究等領域實現創新與突破。故宮科研處處長陳秋速說,從2024年4月28日啟動課題征集以來,高校、博物館系統和社科院、中科院等科研機構遞交的開放課題申請書達到145份。最終,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23家高校和文博單位的25項課題入選。

  《基於普洱茶歷史演進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等課題,用小視角“看”大故宮﹔《基於Z世代旅游體驗的故宮博物院文旅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等課題,用時髦視角看“新”故宮。還有類似《基於高穩定太赫茲時域光譜的文物缺陷無損檢測系統》等課題,通過科學眼深“讀”故宮。陳秋速說:“課題涉及11個研究方向,較為完整地體現‘四個故宮’的建設領域。”

  北京理工大學教師申華平申報的課題是《故宮文物南遷數字化展示和信息可視化設計》。她揭秘,課題已經籌備兩年多,將分為兩部分展開——故宮文物南遷的數字化展示和信息可視化。前者是動態重現這場世界文物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行程最長的文物大遷徙。國寶“九死一生”的獨家記憶,將從研究報告、文字檔案中“走”出來。

  申華平團隊已經開啟與故宮專家的深度交流。“這是一個磨合的過程。”她舉例,故宮專家認為,在南遷途中,故宮文物曾到歐洲等地展出,這個過程不僅包括護寶,也包括努力向世界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些觀點讓團隊受益匪淺。“我們希望有機會利用故宮的平台,展示課題成果,弘揚文物南遷中的文化典守精神、社會責任擔當和文化傳承力量。”

  故宮開放課題由故宮負責組織立項評審與結項驗收,由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的科研、財務職能部門負責日常管理,保証經費的規范使用。故宮分別在2021年6月和2023年3月啟動兩期開放課題,共有70項課題立項。今年,首批課題成果有望發布。(劉冕)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