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理療機器人、陶瓷噴釉機器人、智能防爆巡檢機器人……
京唐聯手上演“機器人總動員”

智能理療機器人、陶瓷噴釉機器人、智能防爆巡檢機器人……在河北唐山·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20余款機器人產品聚集於此,仿佛置身“未來世界”,北京中關村與唐山機器人相結合擦出了別樣的火花。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機器人產業鏈還是當前京津冀重點打造的六條產業鏈之一。隨著北京科創資源加速與當地工業體系相融合,唐山高新區以工業機器人為支撐、特種機器人為特色,加快開發“機器人+”應用場景,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唐山高新區引進機器人企業73家,機器人企業總數達到200家,佔唐山市近90%、河北省65%以上,機器人產業已成為當地極具特色的產業名片。
北京中關村“遇上”唐山機器人
焊接、巡檢、按摩、檢測……在唐山·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的展廳內,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正在展示“十八般武藝”。在創新中心內部,隨處可以感受到濃厚的科創氛圍,工作人員饒有興致地向記者介紹每款機器人的特性。這些機器人可應用於工業、康養、商服物流等眾多場景,不禁讓人感嘆新興前沿科技的迅猛發展。
唐山·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成立於2023年2月,在此平台下,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與唐山高新區聯合探索“機器人+”的協同創新模式。當北京中關村“遇上”唐山機器人,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中關村擁有技術創新優勢,唐山高新區擁有產業基礎,二者互相促進。”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總經理蒙洋說,“我們立足京唐兩地資源和產業優勢,圍繞機器人‘卡脖子’技術開展聯合研發、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和產業服務,加快推動機器人應用場景提檔升級。”
兩年來,工作人員每周都會邀請相關企業一同走訪唐山當地的龍頭企業和重點領域,發現潛在的合作需求和應用場景。蒙洋提到,此前在走訪水泥行業重點企業時,創新中心就針對混凝拌合物的自動取試場景需求進行了技術攻關,開發了可實現從原材料取料到裝模、運輸、養護、廢料排出等全程無人化的智能化柔性機器人,解決了由於人為原因導致的樣品缺失、漏檢等問題,並獲得了河北省“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認定。創新中心遴選出京津冀機器人企業優質科技成果,嘗試與唐山鋼鐵、化工、陶瓷等特色產業相結合,挖掘“機器人+”場景級應用,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目前,已征集京津冀地區90余家企業需求,累計引入機器人相關企業30余家。
此外,該創新中心還牽頭編制了京津冀機器人全產業鏈圖譜,可視化展現京津冀三地產業鏈上中下游及細分環節,分析產業優勢及缺失環節,助力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上下游產業循環互動、協同發展。
創新資源“無縫對接”當地產業
3月初,在位於唐山高新區的河北第六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為一家鋼鐵企業產品視覺檢測項目進行定制化方案設計。“這裡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機器人企業不斷匯聚。”公司總經理楊勝為介紹,第六鏡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市豐台區,主要為客戶提供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的人機協作解決方案,幾年前就開始搶佔AI賦能智能制造領域新賽道。選擇唐山高新區,就是看中了這裡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和良好的營商環境。
近期,該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為唐山一家鋼鐵企業研發生產“2D+3D”雙模態智能質檢儀。楊勝為介紹,鋼鐵企業的中型鋼產線,溫度高達1000攝氏度,鋼材表面檢測不及時,人工檢測需要輪崗倒班,人力成本高。基於這些“痛點”,這款智能質檢儀可以實現自動化檢測,“此系統熱態測量精度為0.1毫米,缺陷檢出率達99%,實現了核心部件100%國產化,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可大大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深受市場認可。”
面對唐山工業產業生產線自動化及智能化改造升級需求,第六鏡公司還引入總部“2D+3D”視覺檢測系統、機械臂協作執行等先進技術,為當地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截至目前,該公司已與當地近30家企業開展深入合作,涵蓋鋼鐵、水泥、港口、化工、陶瓷等多個領域。
第六鏡公司就位於京唐城際鐵路唐山西站附近。楊勝為提到,員工往來、客戶參觀都可以從北京坐高鐵到唐山西站,“下車10分鐘就到唐山公司了”。同時,這裡還臨近唐山機場和多條高速公路,“高新區能給企業提供巨大的成長空間,未來這裡將成為機器人產業‘百花齊放’的地方。”
共享工廠為更多企業“圓夢”
與京津“牽手”,協同創新,聯合攻關,在唐山高新區並不罕見。
在百川智能的共享制造工廠,研發人員正在對一款助浴機器人做性能測試。沒有生產車間和產線,但短短一年時間,這家僅有5個員工的機器人企業就研發出了助浴機器人,不僅將概念轉化落地,還進行了4次技術迭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在共享工廠內,車間可使用,設備可共享,單件、非標產品也能生產,一下子盤活了我們這種輕資產科技型企業。”助浴機器人負責人郭浩田說,共享工廠的生產制造優勢,讓中小機器人企業的創意成為現實。
唐山高新區從2024年開始打造全國首個面向機器人非標產品設計研發和生產制造共享平台。機器人共享工廠佔地15萬平方米,由唐山百川集團先期建設,包含兩個共享制造中心、一個共享中試基地,是全國首家機器人非標產品定制共享場景。
什麼是“非標產品”?百川智能共享工廠負責人王孟昭解釋說,這是“非標准化產品”的簡稱,主要適用於高校科研成果、初創企業,“這些產品都處在創新階段,零部件用量小,精度高,參數經常調整。大企業不願意做,小企業又不具備制造能力。”
為破解這類困境,共享工廠裡配備了激光切割機、高端3D打印機、機器人焊接工作站、智能立體庫等試驗、生產、倉儲設備,為中小企業提供非標產品定制。此前,該共享工廠為北京郵電大學的一款變胞機器人生產了相關零部件,解決了這款機器人在技術驗証上的問題。
王孟昭介紹,共享工廠有軟硬件設備800台套,研發及生產專業人員達1000余人,具備年產機器人產品3000台套的生產能力。同時,共享工廠還開展從創意到產品落地的全鏈條全流程服務,實現技術、場地、設備、人才、倉儲、物流、售后等資源的共享,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王孟昭還將這個過程稱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個過程,我們也接觸到了很多前沿技術,接觸到了很多知名高校和科創資源,大大開闊了視野,有利於企業自身發展。”
為推動共享工廠的進一步發展,唐山高新區相繼推出了“創制券”“保險補貼”等創新政策,並建立了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台,以完善共享生態,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和應用。目前,該共享工廠已為130個創新主體提供服務,新增產值逾1億元,並成功吸引30余家企業在唐山高新區落地。(記者 李如意 通訊員 劉梓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