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全球票房破150億元
國漫崛起,北京領航

據網絡平台數據,截至3月14日,《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含預售及海外)突破150億元。目前影片正在朝超過《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150.19億元的票房成績邁進,全力沖刺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名。
這部引爆全民熱議、注定載入史冊的杰作,成為國漫崛起的新坐標,凝結著中國動漫產業多年發展的璀璨結晶。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影視產業高地,多年來大力支持和培育動漫產業,為眾多優秀動畫影視作品的產出提供了豐沃的土壤,動漫企業集聚效應顯著,文創園區全方面賦能,動漫人才層出不窮,政策扶持強健有力……北京動漫產業正以蓬勃之勢,領航中國動畫造就更多輝煌。
北京企業
全產業鏈協同,鑄就國漫巔峰
光線傳媒作為幕后“操盤手”,把控整部作品的制作和宣發﹔深海十月、天工異彩為影片制作特效鏡頭﹔彼岸天文化參與了影片的美術設計﹔雲央文化為片中數字資產的創作貢獻力量﹔泡泡瑪特在衍生產品上和片方合作,推出的角色盲盒銷售火爆,一“吒”難求……《哪吒2》爆火的背后,有眾多“北京力量”的深度參與。
這些北京企業中,既有光線傳媒這樣的傳統影視巨頭,也有深海十月、彼岸天、夢彩映畫等專業動漫公司,還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工作室,它們分布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這種全產業鏈的整合模式,標志著中國動漫產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哪吒2》看似橫空出世,實則凝聚了一代動畫人的厚積薄發。中國動畫的重啟,始於2015年上映的電影《西游記之大聖歸來》。憑借著過硬品質和無數“自來水”的推薦,影片以9.56億元的票房問鼎當年中國動畫電影票房榜,不僅打破了動畫電影市場被好萊塢統治的局面,也讓長期陷入低谷的中國動畫看到了一線希望。
也是在那一年,光線傳媒成立“彩條屋”這一動畫廠牌,投資、入股多家動畫公司﹔追光動畫出品的首部動畫長片《小門神》上映,開啟一條創作原創動畫電影的道路。兩家在北京扎根的動畫廠牌,雖然發展模式不同,但目標都是為中國動畫產業開疆拓土,光線傳媒和追光動畫的掌舵人王長田與王微,也成為中國動畫的“大小王”。
“非常欣喜看到今年春節檔有一個非常好的開年,有好作品、好產品,觀眾還是會回到影院。”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總裁於洲預測,中國電影市場未來有望達到千億規模,其中動畫電影的佔比有機會從15%上升至20%,甚至更高。他說,不斷創作前所未有的卓越作品,是追光從成立之初起便確立的使命。這些年來,除了不斷鑽研攻堅動畫技術,追光專注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和“二創”,“新神話”系列的《新神榜:楊戩》、“新傳說”系列的《白蛇》三部曲和“新文化”系列的《長安三萬裡》,上映后均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
電影人張苗2020年創立的廠牌“北京精彩”,憑借《雄獅少年》先后兩部高口碑長片的推出,成為近幾年中國動畫產業的后起之秀。不同於市場以往作品對經典IP的重新詮釋,“北京精彩”在動畫電影創作上另辟蹊徑,以“原創故事”為特色。“我們希望用動畫培育根植於中國的原創故事,像《雄獅少年》從舞獅文化和無名少年的真實生活中去找靈感。在形式上,我們構建了一套獨特的寫實動畫美學體系,力圖呈現生活中一些細膩的、真人電影可能忽視的細節。”張苗說,“北京精彩”打造的“中國少年宇宙”,旨在用動畫講好當代中國少年的故事,用“少年氣”跨越地域、年齡壁壘,為中國動畫探索一條不同於美漫、日漫的美學路徑。
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動畫制作相關企業超18.3萬家,北京有10.5萬余家。
北京園區
文創沃土,賦能動漫產業生態
北二環北護城河畔,紅灰白三色相交的中關村雍和航星科技園靜靜矗立,打造出兩部《哪吒》的光線傳媒,已入駐這個文創園多年。在北京,大大小小的文創產業園分布各區,不僅為大量影視企業提供了舒適便捷的辦公場所,也在資源對接、政策扶持、配套服務等方面提供助力,形成了集創作、制作、后期於一體的產業集群平台。
參與過《哪吒2》《深海》后期制作的熠熠和光、參與過《哪吒2》視效制作的墨境天合、為兩部《雄獅少年》制作音樂的覺醒時間……一大批影視動漫企業駐扎於首創·郎園Station,形成了蓬勃發展的影視產業生態圈。以首創·郎園Station、七棵樹創意園、創意總社1949等文創園區和樓宇為空間載體,北京朝陽東壩地區聚集了超過國內60%市場份額的影視后期制作企業,匯聚成中國影視數字產業的星辰大海。
“文化類企業最核心的業務是靠人來支撐的,對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另外他們對先進技術的需求也非常大,所以我們主要從人才和技術兩方面幫助企業。”首創郎園品牌總監宋秀平介紹,園區一方面根據企業需求通過招聘、路演等活動幫助企業尋找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借助園區在信息上的資源優勢幫助企業對接相關部門、科技團隊,比如打造全市首個AIGC視聽產業創新中心、與企業聯合成立AI實驗室以尋求AI在影娛融合上的探索與應用等。
追光動畫所在的朝陽區崔各庄鄉,文創企業資源豐厚,大量藝術家、電影人、設計師聚集於此,文藝氛圍濃厚,形成了由多個文創園區組成的產業集群。崔各庄鄉副鄉長江謀元說,對於入駐轄區內的文創企業,不僅能得到更優惠的租金扶持,鄉裡還為他們成立文聯,搭建溝通互動平台,邀請企業參加各類線上線下活動,給企業開政策培訓會,促進文創企業的發展壯大。
北京人才
年輕一代動畫人,筑夢“通天塔”
“我們這代動畫人正在搭建通天塔,每一塊磚都可能不完美,但重要的是持續向上。”正如《哪吒2》導演餃子所言,這部作品的背后,是中國動畫人的年輕一代。在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擁有國內頂級動畫專業的院校帶動下,一批批優秀動畫人在北京求學、從業、創作,踐行著中國動畫的傳承與創新。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講師吳天本科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碩士和博士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從一名動畫專業的學生到老師,令他感受最深的,是中國動畫教育的傳承,在北京電影學院等首都高校中一直延續下來。“從1952年北京電影學院開設動畫專業以來,我們學到的東西和前輩們學的一以貫之,到了最近十年,又貼合市場需要,有條不紊地進行了一輪輪教學改革。”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陳亦水說,她們學校的動畫專業不僅理論相關的動畫史論是傳統強項,平時教學也非常注重產學研的結合,與東京藝術大學、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等全球知名藝術院校開展交流項目,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畢業后,大量學生選擇留在北京,從事相關工作。“北京在文化上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國內大部分一流影視企業的總部在北京,吸引畢業生留京工作。而且,動畫專業的畢業生不只是做動畫,也做漫畫、游戲、電影美術,或者轉行當導演、攝影師……我們培養人才的目標從來不以專業技能定位,先做一個有質量的人,再參與到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大潮中去,做什麼都可以。”吳天介紹,像《中國奇譚》總導演陳廖宇、現象級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中動畫短片的導演費思等,都是北京高校培養出的優秀動畫人才。“還有即將與觀眾見面的《中國奇譚2》,十幾位導演裡大部分都是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畢業的學生。”
隨著動畫人才的迅速增加,產業前進的步伐也在加快。比如,“一年一部”的追光動畫即將更新為“一年兩部”,即每年上映兩部動畫電影。於洲說,除了已有作品序列,他們已經開辟名著《三國》《水滸》系列,“今年暑假上映《聊齋:蘭若寺》,明年夏天上映《三國第一部:爭洛陽》,明年冬天上映《水滸1:風雪山神廟》,還有新文化系列第二部《朝花·夕拾》,做關於魯迅先生的故事。”這些全新的作品,由追光380多人的團隊完成,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
北京政策
全方位保障,激發產業創新活力
北京動畫產業發展活力顯著,這與北京近年來的政策引導密切相關。
2024年2月,《關於推進新時代首都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布,在資助扶持優秀作品創作生產、推動影視產業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完善影視拍攝服務保障機制等方面推出務實舉措,為影視產業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五”北京電影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動畫電影創作生產。扶持彰顯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美學風格的優秀動畫電影,教育引導青少年提高審美水平、樹立文化自信。
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等給予真金白銀的財政支持,市區聯動支持影視產業發展,為企業搭建人才培養、技術融合等平台……一系列舉措為動畫企業在創作、生產、推廣等環節提供全方位保障,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我們公司的發展,與近年來北京政策支持是分不開的。”北京初色動畫創始人吳文鵬說,“比如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畫電影、電視動畫片,通過對原創作品的扶持,設立動漫游戲產業專項基金,重點支持原創開發能力強的企業和項目。同時北京市還開展了全國唯一的動漫游戲專業職稱社會化評審,為行業提供尖端技術、游戲美術等培訓,提升我們團隊的專業能力。”(記者 袁雲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