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觀音寺街道: AED普及與民生保障融合 編織守護居民生命的安全網

走進大興區觀音寺街道團河市場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抹亮眼的紅色指示牌隨處可見,這個看似普通指示牌,正是被譽為“救命神器”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在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逐年攀升的當下,觀音寺街道將AED普及與民生保障深度融合,為轄區居民編織起一張守護生命的安全網。
3月12日下午,觀音寺街道聯合大興區紅十字會在團河市場開展“守護生命﹒救在身邊”主題培訓。不同於傳統的急救培訓,此次培訓首次引入"急救資格認証"體系,通過理論考試與VR情景模擬相結合的方式,為合格者頒發資格証。
在智能模擬人實訓區,30台設備實時捕捉按壓深度、頻率等23項數據,配合AI糾錯系統,使技能掌握效率提升40%。北京市紅十字會應急救護講師郅雪紅現場指導時說,“隻有讓每個商戶都成為合格的‘第一目擊者’,才能真正激活城市急救網絡。”針對市場從業人員特點,特別設置“商戶急救動線”演練,確保參訓人員在2分鐘內完成從發現異常到啟動除顫的全流程操作。
“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數超54萬,其中90%發生在醫院外。”培訓現場播放的國家衛健委數據觸目驚心。此次培訓嚴格參照《北京市公共場所AED配置管理辦法》,特別邀請郅雪紅通過“理論授課+情景模擬+VR實訓”三維教學模式,重點講解了AED使用的“黃金四步法”:開機准備、電極粘貼、心率分析、電擊除顫。通過智能模擬還原的真實案例中,參訓商戶發現自己原本認為正確的按壓手法存在位置偏差。“VR系統能360度展示施救者視角,這種沉浸體驗讓錯誤無所遁形。”
市場管理方透露,市場已在重點區域設置AED導航標識,並配有專人實時監測設備狀態,使AED維護效率提升60%。
“我們的目標不是簡單配置設備,而是構建‘人防+技防'的立體急救網絡。”街道民生保障科負責人介紹,未來將建立“培訓-認証-復訓”的閉環機制,同時將針對轄區餐飲、物流等重點行業開展專項培訓。希望通過此次培訓,使團河市場的商戶和周邊居民掌握了AED和心肺復蘇等關鍵急救技能,對急救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