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條文化帶年度“任務清單”發布 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今年開放

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今年開放,實現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竣工,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推進建設……近日,市文物局公布2025年工作計劃,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一批重點文物工程將迎新進展。
今年,本市將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引領文物系統性保護,10項長城搶險加固工程將陸續啟動。《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有望亮相。市文物局將編制北京長城保護規劃和北京段8處重要點段規劃,啟動北京長城資源信息及監測預警平台建設,實現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竣工。
大運河北京段沿線文物修繕工程陸續開展。預計5月,位於城市副中心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將對公眾開放,遺址博物館有望同步揭開面紗,重現2000多年前的漢代古城風貌。這座“歷史之眼”內,近2000平方米的原址保護區域將作為遺址展廳開放,基本陳列將展示近年來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本市還將實施“歷史文化溯源工程”,組織琉璃河、路縣故城等主動性考古發掘,推進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放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大葆台遺址,推動北京(國際)考古工作站建設立項。
“博物館之城”將持續提升影響力。市文物局將組織博物館立法調研,編制博物館運營管理辦法﹔組織好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策劃推出“看見殷商”等精品展覽,辦好北京博物館季、“文物告訴你 何以中國節”系列活動,推出“中軸有禮”“北京博物”文創品牌。本市還將鼓勵博物館合理延時、錯時、夜間開放,持續培育類博物館﹔拓展“北京博物館雲”一站式服務,擴充志願服務,打造“博物館第一課”館校融合品牌。
今年,本市還將完成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編制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范圍風貌管控指南,開展低級別文物保護專項行動﹔推進抗日戰爭主題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組織開展北京市域古道專項調查。市文物局將組織編制《北京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觀察(1985—2024)》,建設北京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平台。京津冀三地文物部門將共建共享文物活化利用服務平台,加強在長城保護、主題游徑、博物館活動、文物鑒定、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協同發展。(記者 李祺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