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變現生金”
延慶率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與應用

本報記者 李瑤
最美冬奧城延慶風光旖旎,夕陽洒向媯水河面,城市風貌與自然美景融為一體,美如畫卷。 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一棵樹、一灣水、一片山林,擁有什麼樣的生態價值?值多少錢?近年來,延慶區在北京率先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並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為綠水青山“標價”、讓綠水青山“變現生金”。
生態產品總值也叫GEP,被稱為“生態領域的GDP”,是對“無價”的各項生態系統服務的“有價化”。伴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入踐行,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2016年至今,北京延慶持續探索GEP的核算與結果應用,積累了一本本“生態賬”,結出了一串串“生態果”。
2024年12月底,延慶完成全市首例GEP補償獎勵資金兌現,區裡拿出超過2000萬元,覆蓋了四海鎮等15個鄉鎮,開啟了生態價值量化的新篇。
9年前首次核算“盤家底”
GEP聽起來是個新詞,但其實9年前,延慶就在全市率先開始了GEP的試算。
“黨的十八大提出‘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當時GEP這個概念相對較早地出現了。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延慶幾十年來堅持生態立區,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可我們的生態家底,也就是GEP到底怎麼樣,我們想自己先摸摸底。”延慶區委副書記、區長葉大華回憶。
2016年,延慶區特別為此成立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作為全區改革深化的任務之一,開始“盤家底”。“我們與中國工程院相關團隊合作,由於GEP數據核算在實踐中具有一定滯后性,因此我們對過去三年,也就是2014到2016年全區的GEP先進行了試算。” 9年來,現任延慶區生態環境局三級調研員劉東英一直是這項工作的核心參與者。
一棵樹、一株草、一片田、一灣水,它的價值是多少?怎麼測算它的價值?這在當時都是空白。敢為人先就要不畏困難。測算團隊就先從一棵樹開始,實地勘測,定期監測、遙感測試它的釋氧量、固碳情況等數據,再擴展到一片林子。就這樣,一邊測算,一邊嘗試建立核算標准。用劉東英的話說,“一邊‘盤家底’,一邊‘立規矩’,在實踐中一點點摸索。”
2018年,延慶成功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其中的重要創建標准之一就是GEP核算。
GEP-R增幅居生態涵養區首位
2022年,國家發改委和統計局發布《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范(試行)》,當年底北京市也發布了地方標准,並於2023年在全國率先出台了針對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GEP-R)的核算方法。延慶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劉聰玲說,這意味著,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北京市,GEP的核算有了統一的指揮棒。按照這根指揮棒,延慶對以往試算的“生態賬”進行糾正、完善,讓GEP更扎實、全面,更具說服力。
最新的2023年北京市級GEP-R的核算結果顯示,延慶區在全市生態涵養區中增幅第一,總額達到498.6億元。GEP-R又是什麼呢?劉東英介紹,按照國家規范,GEP包括物質供給、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三方面,GEP-R是其中的調節服務價值,指的是生態系統為維持或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提供的惠益。
“大白話講,就是任何一個人來到延慶,呼吸到的新鮮空氣,看到、聽到、觸摸到的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等,這些最天然的感受。”劉東英說,GEP-R包含水源涵養、防風固沙、空氣淨化、固碳、氣候調節等10個方面的指標,可以直觀地體現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科學地衡量綠水青山能轉化成多少金山銀山。
“對於延慶來講,生態保護要走在前,GEP核算和應用等探索實踐也要走在前。調節服務功能不降低是底線,必須保証GEP-R不降低,才能更好地保障首都生態功能。”葉大華說。
山林萬物都有價
無價的GEP-R,在延慶區四海鎮,已然變成了有價的真金白銀。
從北京城區一路向北驅車100多公裡,四海鎮就藏在燕山的懷抱中。開春,四海孕育著新綠。山腳下,大吉祥村又熱鬧了起來,不少從北京城區來的親子家庭在鄉村裡歡度周末。
清晨,老師帶著孩子們挎上竹籃,走進山上茂密的鬆林裡,認識各種中草藥、撿柴火……玩累了,孩子們坐上特有的交通工具“吉祥號小火車”,穿行村落回到民宿。
大吉祥村黨支部書記葛良自豪地介紹起來,“每年夏秋季,四季花海景區數千畝鮮花都開了,比畫兒還漂亮。”近些年,臨近花海的黑漢嶺、大吉祥村紛紛引入精品民宿,搞起了花海夜市,帶火了親子研學。葛良揮著一張大手,“漂亮的花海是大伙兒一點一滴養護出來的,山上的中草藥、蘑菇、泥巴田,也都是鄉親們日復一日精心呵護出來的。”
好山好水吸引了民宿入駐,可這些生態資源怎麼讓鄉親們受益?怎麼直接轉化為生態資產?在GEP核算中,四海鎮形成了17.4萬畝土地資源清單和2.57萬平方米可利用資源台賬,為GEP的變現提供了依據。
2023年以來,四海鎮率先推出“綠水青山使用費”生態權益交易模式,不論是黑漢嶺、大吉祥還是其他村,每年每處民宿向村集體交1萬元的“綠水青山使用費”,讓村民們精心保護的山林、溪流、山上的中草藥和野蘑菇都有價。在四海鎮7個民宿村,僅這一項,每年集體經濟可增收47萬元。
激勵孕育更多百萬村
盤了GEP家底、立了GEP規矩,脫穎而出的村庄,在鎮域范圍內再享產業分紅。
2025年1月22日,正值傳統北方小年,四海鎮舉辦年度分紅大會,各村代表、村民們排著隊,歡歡喜喜地領分紅款。
四海鎮地處深山區,一度發展滯后。倒推三年,2022年初,全鎮18個村中還有7個集體經濟薄弱村。鎮長代強說,“薄弱村比如樓梁、郭家灣,有國家和市級資金扶持,但沒地沒資源,企業不願意來,扶持資金也成了花不出去的‘死錢’。而其他村,比如黑漢嶺,精品民宿和文旅想再往前搞,資金掣肘。”鎮村干部一遍遍調查研究,引入外腦尋求出路:有資源的沒錢,有錢的沒資源,何不試試“村村組團、鎮村聯合”聯手干?
2023年,黑漢嶺聯合樓梁、郭家灣,再加上村民入股、企業投資,湊了上千萬元,開始打造花海夜市、“小溪嘟嘟”農文旅綜合體。眾人劃槳開大船。2024年底,四海鎮集體經濟總收入躍升至860萬元,不僅成功摘掉了7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還涌現出黑漢嶺1個百萬村和其他8個50萬村。黑漢嶺村的創新模式被評為了延慶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典型案例。
2024年,延慶躋身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名單,成為北京市唯一試點。接下來,延慶將持續探索GEP核算與結果應用,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讓生態“含金量”和發展“含綠量”持續上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