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綠色副中心︱“京帆”撐起綠色城市會客廳 年節電超48萬度

2025年02月26日09:27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2月26日電 (記者李博)北京城市副中心將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融入建設各領域、全過程,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走進位於東六環路西側的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施工現場,“京帆”屋蓋揚起,撐起綠色城市會客廳,每年可節約採光用電約48.6萬度,相當於208個三口之家一年用電量。

據介紹,副中心站樞紐項目建設堅持踐行綠色生態城市發展理念,踐行節能減排戰略,以站城融合一體化區域綠色設計理念,創新創建了綠色交通、綠色能源、綠色建筑等多個維度區域綠色生態體系。

正在建設的副中心站樞紐項目。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副中心站樞紐主站房與普通車站不同,從地面上隻看到船帆一樣的建筑,就是這10面“京帆屋蓋”支撐著超級樞紐採光和控制熱輻射,而軌道、站台和候車廳及配套場站都隱藏於地下。

“我們通過在建筑規模、光熱管控、地下熱能等採用技術,實現樞紐整體的綠色規劃設計、建造、運營。”京投樞紐公司設備管理部工程師段毅舉例說,“京帆”屋蓋採取“雙層共構”結構設計,上層為“帆面”,下層為“採光泡泡”,通過帆板調節將陽光精准引入32米深地下,讓這座“地下城”有了通透舒適的自然光。

該設計不僅增強了屋蓋的保溫隔熱性、穩定耐久性,還融入綠色節能建造技術,如穿孔遮陽板設計、高效的保溫材料和隔熱技術等,每年可減少熱負荷520萬千瓦時,相當於3200台家用空調的夏季制冷量。工程還利用地下熱荷性能,合理控制冷風滲透,打造地下空間地面化的陽光立體樞紐,可大量節約地下空間冬季供暖能耗。

副中心站樞紐集成2條城際鐵路、4條軌道交通、1條市郊鐵路、15條公交接駁線路,段毅說:“我們通過強化高效接駁換乘和設施空間綜合利用及分時使用,讓副中心站成為北京地區軌道交通接駁配置最高的綜合交通樞紐,達到北京地區同類項目綠色出行比例最高水平。”

正在建設的副中心站樞紐項目。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記者從西端“京帆”入口也就是未來樞紐西進站口,進入建設中的地下樞紐。樞紐地下空間十分開闊,內部共有3層,地下1層是方便旅客的餐飲商業區及接駁場站﹔地下2層是火車、地鐵站廳及軌道交通換乘區域,平均換乘時間隻需3分鐘﹔地下3層有32米深,分別是城際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站台層及軌道。為應對大客流,副中心站樞紐設計了100多個出入口,其中60個都與地面樓宇直接聯通,居民可從家門口乘電梯直達樞紐站廳層,讓出行更“絲滑”。

副中心站樞紐遵循“站城融合”理念,將交通功能沉入地下,把地面空間歸還給城市,開展包含公寓樓、寫字樓、住宅、商業等相關業態開發,做到土地最大化集約利用,同時避免傳統火車站割裂城市空間的缺陷。段毅介紹,未來,副中心站樞紐串聯起西側運河水岸帶、潞通公園、花園車站、東側六環高線公園等多個節點,打造生態綠軸與城市景觀軸,為周邊居民和辦公人員提供一個環境優美的公共空間。

正在建設的副中心站樞紐項目。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副中心站樞紐工程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落實北京城市新總規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標志性工程。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也是鏈接“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節點。未來從這裡出發,可15分鐘直達首都機場,35分鐘直達大興機場和河北唐山,1小時到達雄安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高效輻射京津冀、快速連接中心城、便捷服務副中心。

目前,項目正加緊進行設備安裝、裝修裝飾等施工,計劃今年底基本完工。“我們期待這座活力、便捷、綠色的交通樞紐建成后,將會給周邊居民帶來高品質的生活體驗,以及更多的幸福感。”段毅說。

相關新聞:副中心巡游出租車新能源佔比達100%

人民網北京2月26日電 (記者李博)2月2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發布會——“綠色副中心”專場舉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姚偉龍介紹,副中心綠色交通體系更加健全,城市交通綠色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

副中心巡游出租車(除個體企業外)新能源佔比達100%,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半徑覆蓋率達94.57%,建成綠道420公裡,綠色出行更加便捷。軌道交通101線一期等加速推進,“十一橫九縱”骨干路網越織越密。

姚偉龍表示,接下來城市副中心將完善綠色交通體系,提升軌道公交兩網融合效率,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打造優質濱水慢行系統和綠道品牌。

北京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方明成介紹,在綠色交通方面,副中心重點建設高效綠色的軌道交通,加快建設6號線二期(南延段)等項目。完善生態友好的道路交通,加快實施步行和自行車系統示范項目,提升城市副中心綠色出行服務水平。推動區域綠色低碳交通一體化,加快推動軌道交通22號線(平谷線通州段)建設。

(責編:尹星雲、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