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特色園區每平方公裡創造886億元產值

每平方公裡創造886億元產值,是中關村示范區的6倍——在北京,有一批含金量十足的中關村特色園區。它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率先布局未來產業,一項項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一個個未來產業“核爆點”在此形成。
在中關村(大興)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園展廳內,一袋100毫升的透明液體看似並不起眼,但將其輸入肝癌病人體內,能大幅提升治療效率,為病人延長3到5年的生存期。對不少癌症病人來說,普華賽爾正在研發的RAK細胞注射液,無疑是莫大的福音。
除了本土企業,園區還吸引來了全球頂級“大腦”。不久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巴裡·馬歇爾教授在北京市支持下發起成立的北京馬歇爾中心,已將辦公地落在了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園區。這將是北京首個外籍諾獎院士領銜的生物醫學新型研發機構。
幽門螺杆菌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類致癌因子,約1%到3%的感染者最終將罹患胃癌,但全球尚未有一款正式上市的預防用幽門螺杆菌疫苗。中國也是全球幽門螺杆菌感染與胃癌“雙高發”國家。
“作為北京馬歇爾中心首批在京轉化的重大科研成果,也是全球首個由諾獎科學家領導開發的口服重組幽門螺杆菌疫苗,目前已經完成臨床前研究工作,正在啟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工作。”北京馬歇爾中心建設辦公室負責人夏平博士介紹,中心計劃五年內通過全球引進和培養匯聚一批國際化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建設一支由諾獎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的200人規模的直屬科研團隊,並推動諾獎團隊自主研發的多款疫苗新藥成果在北京完成轉化。
去年9月,中關村(大興)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園開園,北京馬歇爾中心、普華賽爾、基因啟明、亦度生物、五加和基因等全球前沿團隊聚集於此。為了最大程度幫助企業提高創新效率、降低創新成本,園區在建設過程中花足了心思。
醫藥研發類企業在建設潔淨間、藥物研發等過程中都需要用到蒸汽。“用電轉化蒸汽成本太高,燃氣蒸汽又存在安全問題。”產業園總經理羅真說,園區為此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蒸汽項目,敷設管溝和管道,實現每棟廠房都有蒸汽可用。這一舉措能讓企業每噸蒸汽的使用成本節省100多元。對一家小型醫藥研發企業來說,每年幾千噸的蒸汽用量,就能省下數十萬元。
“北京正通過市區聯動為園區和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讓‘小事不出園、大事有人管、急事馬上辦、難事不拖延’成為一種習慣和自覺。”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園區處副處長劉亞軍說。
中關村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園、中關村東升科技園、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中關村軟件園……這些中關村特色產業園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率先布局新領域新賽道,涵蓋人工智能、未來通信、具身智能機器人、細胞基因治療等14個未來產業,一個個新的“核爆點”加速形成。
一組數字足以証明“核爆點”的存在。中關村特色園區企業營業收入平均增速約28%,是中關村示范區平均增速的4倍﹔地均產出886億元/平方公裡,是中關村示范區平均水平的6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12%,是中關村示范區平均水平的2.4倍﹔萬人當年發明專利授權量524件,是中關村示范區的4倍。
劉亞軍表示,40家中關村特色園區總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已成為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的主陣地、科技成果轉化的承載地、科技企業孵育的集聚地、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引領地,進一步擦亮了中關村的“金字招牌”。(記者 孫奇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