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增速創近五年之最 首都金融業壓艙石地位進一步鞏固

2024年首都金融業成績單最新出爐,彰顯金融支持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效。本市近日召開的2025年金融系統工作會議披露,北京2024年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8154.2億元,同比增長7.6%,創近五年之最,拉動全市經濟增長1.3個百分點,金融業壓艙石地位進一步鞏固。
展望2025年,會議要求,全市金融系統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逐業逐行逐單位強化金融監管,同時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不斷開創首都金融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普惠小微等貸款增速超10%
“銀行對我們提供的金融服務,不僅是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北京銘鎵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政委感慨,在企業發展的關鍵節點,銀行給予大力支持,一周內就為企業批復了貸款資金。
作為一家新材料開發應用領域的高科技公司,銘鎵半導體公司致力於研發和生產新型半導體人工晶體材料。去年7月,公司擬採購一批生產設備,用於研發生產,但最新一筆融資資金還沒入賬,一時流動資金告急。公司在工行北京順義支行申請了500萬元科技特色場景貸款,四天后,資金就順利入賬。
企業的迅速發展既需要自身“造血”,更需要金融力量精准“輸血”。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落實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迅速落地,降准為轄內銀行釋放長期資金1.4萬億元,累計發放貨幣政策資金近2000億元。
據統計,去年北京地區人民幣存貸款月均增速8.4%,較全國高0.5個百分點。中關村科創金改試驗區建設創新加速,北京地區科技、綠色、普惠小微、涉農貸款增速均超10%。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將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作用,精准、精細做好貨幣政策資金投放,加大對重點戰略、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
因地制宜做好“五篇大文章”
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北京在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與實踐。首都金融系統著眼於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全面融入“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率先在全國省級層面集中發布“五篇大文章”近百項系列政策。
來到北京農商銀行首家適老服務示范網點——石景山支行蘋果園分理處,愛心窗口、適老化座椅、除顫儀、飲水機、醫藥箱等適老化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地面從地磚改為防滑地膠,室內標識字體均增大1.5倍,提升老年人在辦理業務時的舒適度。北京地區多家銀行都將適老化改造融入服務、融入細節,養老金融服務能力全面升級。
北京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因地制宜做好“五篇大文章”方面,該局著力強化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推動北京首單區域特色巨災保險落地,綠色信貸、綠色信托、綠色保險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北京普惠健康保”將新市民人群納入保障范圍,“北京普惠家財保”也在全國率先將新市民收入損失納入保險。
北京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和長護險,個人養老金賬戶數、繳存資金規模均居全國試點城市前列。今年,北京還將繼續豐富養老金融產品服務,探索形成養老金融的北京模式。
持續優化金融營商環境
會議披露,過去一年,北京完成市區兩級金融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打造全球金融服務、金融智庫和高端專業服務機構3大網絡平台,金融會客廳、金融面對面等6個基礎平台,暢融工程、鑽石工程等N個特色平台。
北京推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在京落地,認繳規模及落地項目均居全國前列。支持北京綠色交易所建設全國統一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中心,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規模保持全國領先。
金融高水平開放方面,北京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目前境內外上市公司超800家次,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一。北京區域性股權市場獲批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直接融資規模居全國首位。金融領域“兩區”建設扎實推進,推動法巴合資財險等重要金融機構在京落地。本市還率先在兩大國際機場打造境外來賓支付服務示范區,首創軌道交通外卡拍卡過閘,大力提升外籍人員支付便利性。
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將完善企業上市服務工作機制,深入推進金融領域“兩區”建設,持續優化金融營商環境。本市還將高水平辦好金融街論壇、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等活動,進一步提升首都金融國際影響力。(記者 潘福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