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生態智慧點亮環境教育課堂

2025年02月18日09:39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2月18日電 (記者李博)“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開鑿、裡程最長的人工運河,不僅承載著南北漕運的經濟命脈,更蘊含著‘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2月17日,北京通州區運河小學開講《千年大運河的生態智慧》,老師帶領同學們感受大運河生態魅力與文化底蘊。

北京市通州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課程由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聯合北京市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研究院共同打造,旨在通過挖掘大運河文化遺產中的生態文明基因,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深植青少年心田。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綿延3200公裡,已有2500多年歷史,迄今依然發揮著重要價值和作用。2014年,中國大運河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大運河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其生態意義同樣不可忽視。

課堂上,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研究院沈晨光老師帶領同學們走進跨越時空文化與生態之旅。主辦方與授課老師精心打磨課程內容,通過一個個生動故事展示大運河從政治、軍事、漕運到商貿和文化生態功能的演變,讓學生們深刻感受運河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課堂上,沈老師通俗易懂地講解了古人在修建大運河時採用的生態智慧,“這些生態智慧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提醒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近年來,北京通州區生態環境局持續推進大運河生態帶治理,採取跨區域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等舉措,推動大運河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目前,大運河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家園,也是中小學生親近自然、開展環保研學的天然課堂。

北京通州區在生態環境教育方面不斷創新,圍繞大運河定期開展“我愛地球媽媽”中小學生演講比賽、“美麗運河畔,多樣生物圈”觀鳥比賽等活動,旨在增強青少年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同感與參與感,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通州區運河小學積極將生態科學與運河文化融入課程中,“通過今天的課程,讓同學們更加深入了解了運河的文化底蘊與生態價值。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出更多‘運河+’生態探索活動,讓環保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運河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開學環保第一課”是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以生態環境教育進課堂活動為依托,在學校開學季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該活動聚焦挖掘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圍繞首都地域特色、歷史文化和各區獨特的環境特征,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生態環境教育活動。2024年推出了《北京中軸線的生態智慧》、《三山五園的生態智慧》等課程,受到了廣大師生和社會公眾關注。

“大運河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我們帶領同學們學習大運河生態文化及其生態價值,幫助他們更加了解和認同古都北京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跡,希望通過課程激發青少年爭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實踐者,積極參與美麗北京建設。”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推出一系列關於大運河文化帶的課程與活動。

為擴大環保課堂傳播影響力,主辦方同步推出了視頻課程,通州區將在全區中小學生中開展雲課堂,共同學習這堂生態環保課。此外,視頻課程在北京生態環境微信平台和京環之聲微博同步傳播,邀請全市中小學生及社會公眾共同探尋大運河的生態魅力。

(責編:尹星雲、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