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剎一腳 進來歇一下
刷臉即入、智能管控 西城廣內街道首個24小時暖“新”蜂巢啟用

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鮑聰穎)開放“不打烊”,服務“不斷電”,元宵佳節之際,西城區廣內小哥剎一腳24小時暖“新”蜂巢正式揭牌,著力破解快遞小哥“歇腳難”、“停車難”、“找門難”、“充電難”等問題。
黨建引領,塑造“服務友好”新場景
新就業群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新引擎”。也是基層治理的新生力量。他們是奔跑在路上,工作在“雲端”的24小時不間斷的城市“巡邏隊”。據介紹,目前,廣內轄區活躍著由快遞員、網約送餐員、房地產經紀人員、物業人員、家政服務員、保安員、環衛保潔員、網約車司機構成的8類新就業群體,其數量達602人,為切實滿足新就業群體多元化需求,提供更為優質、高效、貼心的服務,廣內街道已建立各級各類服務驛站25處。
廣內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專職黨務劉祎鵬告訴記者:“暖‘新’蜂巢正式啟用后,希望可以刷新戶外勞動者的進‘巢’體驗,為城市的奔跑者建起一個‘家’,為新業態打造綜合式‘能量補給站’。”
智慧賦能,打造“場景友好”新范式
西城區長椿街甲2號作為廣內街道首個24小時暖“新”蜂巢,緊鄰城市主干道長椿街,室外標識醒目,通過引入智慧物聯系統,身份認証終端,使用科技管家代替夜間人工值守,並安裝視頻監控設備,配備完整的安全防護設施,為地區新就業群體提供全天候7×24服務,實現“刷臉即入、智能管控”的友好場景新模式。暖“新”蜂巢全部使用信息通過后台匯總,形成數據庫,便於統計新就業群體的使用頻次和使用喜好,以此反推需求,以“數”助“治”。據統計,暖“新”蜂巢目前累計完成新就業群體身份認証130余人,已成為轄區基層治理的一張亮麗名片。
“24小時全天候開放,人臉識別就能自由進入,我們可以隨時來這裡飲水休息、閱讀充電,毫無“距離”感,跟回家一樣,非常的智能和便利。”美團小哥小李說。
多維服務,構建“暖心友好”新生態
暖“新”蜂巢內設休憩、閱讀、觀影、充電、微波爐、飲水機、醫藥箱、自助繳費機、自助咖啡機、洗手間等便民設施,同時配置便民服務櫃,愛心雨具、電動打氣筒、維修工具等應急物資。並設置小哥專屬“暖蜂車位”,“小哥戀愛角”、能量“補給站”、文化“賦能區”、新語“心願區”、“積分銀行”兌換區等暖心服務功能區。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冷可取暖,熱可納涼,累可歇腳”的溫馨港灣,讓新就業群體無論是風雨中的暫避,還是疲憊時的歇腳,亦或是知識的汲取,都能在暖“新”蜂巢達成。
暖“新”蜂巢作為街道“三新學院”實訓基地的延伸陣地,提供多維服務,創新設置“三新學堂”微課堂、公益法律援助窗口、戀愛小課堂、收納整理、技能提升服務點等特色項目,創新打造新就業群體24小時“不打烊”的“家外之家”“路上之家”。
雙向賦能,開創“治理友好”新局面
暖“新”蜂巢內隨處可見文明倡導和暖心標識,積極發揮新就業群體“流動哨兵”、“移動探頭”作用,招募小哥為社區治理流動網格員,為他們融入城市治理打開一扇“門”,讓治理“變量”轉化為治理“增量”。廣內街道組建“紅牆先鋒”騎手志願服務隊,建立積分管理制度,創新積分評定、積分管理、積分兌換等管理方式,推動新就業群體以服務換服務,建立互助共建、雙向服務、共同治理的長效機制。新就業群體積極參與“廣內小哥文明行”志願服務,並獲得積分。通過“隨手拍、隨手辦、隨手報”等方式,倡導小哥協助社區做好文明宣傳教育、安全隱患排查、環境秩序保護、突發事件處理等工作,在暖“新”蜂巢,以積分兌換生活所需,讓蜜蜂變“先鋒”,讓頭盔變“頭雁”,實現“雙向奔赴”和“雙向賦能”。
下一步,廣內街道將持續推進新就業群體“友好之城”建設,以廣內小哥剎一腳24小時暖“新”蜂巢建設為契機,以“小空間”支撐“大服務”,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標杆性的智能化服務驛站,為新就業群體的穩健前行持續“蓄能”,壯大城市治理“合伙人”陣營,構建起有機聯動、共生共榮的“友好之城”生態體系,實現社區、商圈、樓宇在友好理念下的同頻共振、協同發展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