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非公經濟組織黨校:以紅色引擎激活非公組織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作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開路先鋒,北京經開區(北京亦庄)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隨著產業的發展,這抹紅色不斷在非公領域描摹、加重。
2021年6月18日,全國首個且唯一的省級非公黨校——北京市非公經濟組織黨校正式揭牌成立,一個面向“兩新”組織群體的紅色堡壘搭建了起來。自誕生之日起,非公經濟組織黨校就將聚焦首都發展需要和全市非公經濟組織需求作為首要責任,立足經開區的具體發展實際,凝聚力量、務實篤行,創新打造“TPSA”教學體系、編制“1+1+5”教學方案,打造“涼水河論壇”品牌IP,累計開展各類教育活動為15000余人次提供學習教育平台,全力打造政治引領、特色突出、服務保障一流的示范黨校,奮力譜寫非公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新篇章。
堅持“黨校姓黨” 夯實首都非公領域思想引領主陣地
自成立以來,非公黨校始終緊跟黨內主題教育總要求,緊緊錨定硬任務,推出一系列專題培訓課程,不斷夯實非公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強化其黨性修養。
除緊盯重點領域外,非公黨校還著力優化教學布局、聚焦主題主線,圍繞“在開拓創新中錘煉黨性”主題,創新構建“TPSA”教學體系,即理論(Theory)-實踐(Practice)-黨性(Spirit)-能力(Ability),其中圍繞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設置課程346門,實踐類課程45門,能力類課程503門,所有課程共計894門,基本能夠滿足全市非公企業黨員干部培訓的需求。通過這些培訓課程,推動非公黨員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續強化實踐鍛煉、責任擔當,為推進首都高質量發展貢獻非公經濟組織的智慧與力量。
面向“兩企三新” 打造非公黨員教育培訓新范本
為更好履行工作職責,非公黨校因行施教,結合首都非公黨員教育培訓需求和特點,為快遞、互聯網等5大行業量身制定了“1+1+5”專屬培訓方案,以“套餐制教學”提升培訓實效,保障學員培訓“營養均衡”。面向全市范圍的“三城一區”建設專題研討班、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題培訓班、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培訓班等先后在非公黨校成功舉辦,截至目前,黨校已成功各類特色專題班次近40期,開展非公大講堂100余場,接待現場教學近50余個班次,為15000余人次提供了學習交流平台。
擁有10萬余家市場主體的北京亦庄具有獨特區域優勢,非公黨員也肩負黨建與發展“雙重使命”。為著力實現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非公黨校依托區內四大主導產業中的優質企業開發100余家“紅、綠、藍”三色現場教學基地,圍繞黨建引領、科技創新、生態文明等主題開發實踐類課程45門,將首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動實踐搬上了黨校課堂。此外,非公黨校立足經開區產業發展規劃,聚焦亦庄新城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核多元”產業課程。梳理涵蓋現代化產業體系、人才工作、科技創新等六大板塊內容的210門產業相關課程。在北京亦庄,非公黨員們不僅可以深入企業參觀學習、“近距離”接觸行業前沿,體驗產業發展高地的特色黨課,還可通過黨校精心開發的實踐開發課程進行系統性的學習提升。
非公黨校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例如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量身定制”的對黨寄語和風採剪影,為兩新領域基層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設計的達人新秀等,截至目前,非公黨校已經將辯場爭鋒、礪劍青春、品讀經典、書記論壇等11種創新教學方式納入培訓中,同時扎實推進研討式、結構化、案例式教學,其中案例式教學課時佔比近20%。
著力為黨獻策 建強首都非公經濟組織黨建智囊團
黨校的初心就是為黨育才、為黨獻策,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過去三年多來,非公黨校全面提升科研含金量,圍繞非公領域黨建熱點難點問題,統籌多方資源合力開展研究。
扎實推進自研課題的立項研究工作,累計完成課題32項,連續兩年在全市黨校系統重點課題和智庫項目中獲評優秀,連續兩年在市黨建研究會獲年度三等獎。
除此之外,為凝聚黨建智慧力量,建設好具有北京辨識度的紅色智庫,非公黨校還將日常教學環節中的“書記論壇”進行優化提升,拓展為立足全市、面向全國的非公黨建學習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出“涼水河論壇”品牌IP,並於2023年開展了“首屆涼水河論壇·新經濟組織黨建”論壇。論壇邀請了全市新經濟組織黨建主管部門領導、重點院校黨建領域專家學者等180人參與交流,推出《北京新經濟組織黨建優秀案例》《涼水河畔話黨建(2023)》兩本書籍。第二屆涼水河論壇也初定於2025年10月舉辦,以“黨建賦能高質量發展聚變提升”為主題,邀請全國相關指導單位、市級黨建主管部門、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優質企業代表參加論壇,共同交流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經驗。
未來,北京市非公經濟組織黨校將繼續深化改革,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為非公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新的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