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昌平生命科學創新走廊錨定世界級高地

2025年01月06日08:4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昌平生命科學創新走廊錨定世界級高地

  2024年前三季度,昌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2億元,全區GDP增長6.5%。高速增長的背后,離不開醫藥健康產業的有力支撐。

  作為全市醫藥健康產業的北部創新引擎,2024年,昌平區醫藥健康產業全年收入預計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首都北部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生命谷”、錨定世界級高地的生命科學創新走廊正在加速形成。

  原始創新“變不可能為可能”

  讓近乎全盲的視障人士重新見到光明,這在既有治療方法中,似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在昌平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由健達九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新藥GA001基因治療失明藥物,正在讓不可能變為可能。

  “許多視障人士的感光細胞雖然失去了活性,但是與之相連的神經節仍然可以正常工作。這款新藥的技術核心,是基於我們團隊發現的一種對光極其敏感的新型光敏蛋白,通過腺相關病毒(AAV)作為載體將其運送到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中表達,賦予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感光功能,以代償的方式幫助患者恢復部分視覺功能。”健達九州副總經理於濤介紹。

  目前在國際上,利用基因技術治療失明還沒有同類藥品上市,健達九州GA001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研新藥。自從2024年1月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目前已幫助9名受試者改善視力。“效果最明顯的一位,甚至可以識別20多個字母,她與我們分享自己最高興的事是第一次看到自己14歲孫子的身形輪廓。陽光好的時候,甚至可以看到家人眨眼睛。”於濤介紹,這款藥物計劃今年申報注冊藥物臨床試驗,預計會在未來3至5年內上市,為患者帶來光明。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在生命科學園,醫藥健康領域“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成果正不斷涌現:北啟生物鄧宏魁團隊的“化學小分子誘導人體細胞實現重編程”技術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肯定,鄧宏魁本人獲得2024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卓誠惠生參與完成的“突發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關鍵技術體系創建及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品馳醫療最新款腦深部電刺激系統在首屆全球醫療科技大會上獲全球創新醫療器械獎……

  科學家隻需帶金點子來創業

  創新能級持續提升,離不開背后孵化孕育的土壤。回顧近3年創業歷程,於濤對當年選擇生命園落戶仍倍感欣慰。健達九州由神經生物學領域知名科學家羅敏敏教授於2022年3月注冊成立,作為一家由科學家創辦的企業,在起步階段面臨著資金、空間、項目審批等方面的諸多挑戰。

  “我們來之前,生命園已經有不少科學家創辦企業,模式相對成熟,人才也很聚集,所以沒有猶豫就選擇了這裡。不過來了之后發現,這裡創業的氛圍十分火爆,甚至是一地難求,好在園區管委會幫我們找到了創新大廈的辦公空間,順利完成落戶。更難能可貴的是,生命園創投基金等機構給我們投了天使輪投資,解決了起步階段的資金難題。”於濤說。

  順利落戶以后,健達九州又陸續租下新的實驗室空間,按照科研需求進行改造裝修。針對一些大型昂貴儀器設備的使用需求,公司隔壁就入駐有飛鏢國際創新平台,提供的流式細胞儀分析等大型設備隻需預約即可使用,無需購買,節約了成本。在一系列資金政策支持下,健達九州成長迅速,目前已有多款全球領先的在研管線藥物項目,兩項新藥管線進入IIT臨床試驗。

  記者了解到,為初創企業提供科研儀器設備的飛鏢國際創新平台,是生命園近年來引進的國際頂級的高端創新項目加速平台,將來自美國波士頓的成熟模式復制到這裡。平台搭建了大分子藥物活性分析平台、基因治療與合成生物學研發平台、核酸藥物檢測平台、工程菌研究平台等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配備研發儀器設備近200台(套),提供完善的運營管理服務和駐場研發服務,已孵化企業26家,累計服務企業近50余家。

  “通過搭建共享實驗室、研發平台以及提供通用化管理服務,我們將重資產的生物醫藥研發投入變成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實現生命科學工程化、生物企業設計化,創新孵化制度化。”北京飛鏢國際創新平台副總經理江茂華介紹,“與此同時,我們還擁有自己的創新研發團隊,科學家隻需要帶著創意想法來,就能實現從試驗、驗証到成果落地轉化的全過程。即駐即研發,從而讓科學家創業變得更加‘輕盈’。”

  包括飛鏢在內,生命科學園現已集聚丹納赫合成生物制造技術平台、宜明生物細胞與基因治療CDMO平台等第三方服務平台55家,去年以來服務程京院士的博奧晶准、高彩霞教授的齊禾生科等26個科學家領銜項目落地,科學家成果轉化企業累計達107家。

  減量提質拓展產業空間

  生命科學園成為首都北部的醫藥健康產業高地,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積累。2000年11月,承載著中國生命科學領域自主創新夢想、應對新世紀全球戰略競爭使命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在昌平啟動建設。如今,生命科學園已聚集了昌平實驗室、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匯集了謝曉亮、王曉東、邵峰等一批戰略科學家和300多名高層次人才,入駐700余家醫藥健康企業。

  園區創新成果也進入爆發期,涌現出細胞焦亡抗腫瘤免疫功能重大發現等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成果。生命科學園成為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創新資源最為集中的園區之一,是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創新引擎。

  當前,生命科學園正加速三期建設,所在地塊是曾經以“臟亂差”聞名的“北四村”。該區域是史各庄街道北部4個村的統稱,曾經“握手樓”林立,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為拓展創新發展空間,昌平區加緊完成“北四村”拆遷騰退,規劃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三期,建設生命谷國際精准醫學產業園、國際生物工程創新中心等4大標廠項目。昔日的“北四村”蝶變升級,成為全區減量提質發展的生動體現。

  以生命科學園為核心,昌平區醫藥健康領域已聚集企業近2000家,產業空間版圖仍在不斷擴大。

  昌平區委書記甘靖中表示,將騰退土地優先作為產業用地進行規劃,昌平正統籌全區產業空間資源加快打造生命科學創新走廊,即以G6、G7高速為主軸,由生命園一直向北延伸,梯次布局一批產業示范基地、加速基地和轉化基地,打造“一核、一帶、三片區”的醫藥健康產業空間布局。未來3至5年,全區可新供應高品質醫藥健康產業空間約500萬平方米,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高地提供充分的空間保障。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