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達1035家
為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成長,北京圍繞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財稅金融支持等方面發布27項措施。12月24日,政策滿月之際,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北京市稅務局等相關負責人對政策進行進一步解讀答疑。記者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本市已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384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78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5家。
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超2100億
企業創新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為了讓更多金融活水加快流向專精特新企業,北京市通過加大財稅支持、拓寬融資渠道等方式為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北京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穎會上介紹,截至11月末,全市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2101.55億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利率3.01%﹔北京地區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余額1806.68億元,同比增長37.60%。
在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方面,本市強化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審核支持,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前景良好,但暫未盈利的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在北交所上市。截至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57家,中小企業超八成、民營企業近九成,超五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開發行累計融資541.19億元。新三板挂牌公司6098家,累計實現融資超5800億元。
稅費優惠加碼支持企業創新
研發創新是專精特新“小巨人”在細分領域實現突破發展的核心力量。
北京市稅務局總審計師馬文輝介紹,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落地讓企業創新投入資金更足。目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已提高至100%。稅務局通過電子稅務局建立全方位提示提醒監控功能,幫助企業及時准確享受優惠,支持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
北京市積極落實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和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推動制造業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現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超1400億元。
惠企政策真正發揮作用,關鍵在於抓好末端落實。北京市稅務局連續第4年與市工商業聯合會聯合開展助力小微經營主體發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重點推出24項服務措施,推進各項稅費政策和創新服務舉措及時惠及小微經營主體,共為企業提供針對性服務7760戶次。
“一站式”解決知識產權糾紛
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知識產權則是企業創新成果最直接的體現。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為有效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市知識產權局制定了《北京市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知識產權能力提升計劃管理辦法》。據悉,目前已經有3097家企業進行專利預審備案,對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專利快速預審、優先審查等服務,大大縮短高質量專利申請審查周期,助力專精特新企業快速獲得專利授權。
同時,市知識產權局還搭建“集成化”解決糾紛平台,幫助專精特新企業“一站式”解決糾紛,提升維權能力,降低維權成本。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積極對接行政、司法、仲裁、調解等維權渠道,加強銜接聯動,形成保護合力。線上,建設知識產權糾紛處理“一點通”服務系統,實現行政、司法、仲裁、調解、檢驗鑒定、公証、維權援助等渠道的線上集成﹔線下,設立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立案、知識產權仲裁咨詢和地理標志保護咨詢服務窗口,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便捷、專業的服務。(記者 夏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