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年持續向千人床位數較低的新城區域布局一批新院區
人民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池夢蕊)12月24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召開2024年北京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發展成效發布會。會上,市發展改革委社會處就教育醫療優化布局及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進展成效與下一步思路進行了重點介紹。
答好民生實事“成績單”
教育、醫療等領域多項重大項目落地
在推動民生保障設施建設過程中,市發展改革委充分發揮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引領作用,高度聚焦教育、醫療等關鍵民生領域,注重優質公共資源的均衡布局,精心謀劃儲備並高效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在投資方面,2024年教育、醫療領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年底前均可圓滿完成全年投資任務。公共服務領域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維持在100億元左右,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同時,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推動了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新校區、北京建筑大學大興校區宿舍樓等一批項目順利開工建設,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醫院二期也即將開診,為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
指標方面,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3%,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讓更多孩子能夠享受到普惠優質的學前教育。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千人實有床位數從“十三五”末期的5.81張提升至2023年的6.35張,增長9.3%,2024年繼續保持提升態勢,醫療資源不斷豐富。
在實際感受方面,聚焦平原新城、城市副中心等區域,新建了一批優質學校和三級醫院,房山區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高中部、友誼醫院順義院區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幸福感顯著提升。
織密民生服務“一張網”
著重提升兒科等專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北京市積極回應群眾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關切,通過儲備政策、用好投資,推動建立與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
制定實施《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准(2023 年版)》,全面梳理基本公共服務的9個領域、22個方面、89項內容及相關標准,為市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了清晰明確的依據。
加快教育資源質量迭代升級。重點圍繞人口集聚區和產業承載區,在全市范圍內補充基礎教育學位3.9萬個。北京第三實驗學校、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良鄉大學城清華附中高中部等優質教育資源相繼開工建設。同時,大力改善高等教育辦學條件,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昌平校區、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二期等高校新校區建成投用。此外,北京工業大學等15個高校教學設備更新項目獲得國家資金支持,首都師范大學等11所高校宿舍加快建設,新建宿舍不僅補充了高校宿舍缺口,還合理設置了學習、活動空間,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
支持優質醫療服務固強補弱。緊緊圍繞2035年全市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7張左右的目標,統籌優化全市醫療資源布局。通過中心城區與平原新城“一降一增”的策略,持續向新城區域布局新院區,安貞醫院通州院區順利開診,提升了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同時,著重提升兒科、精神、中醫等專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通州院區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懷柔區婦幼保健院也即將開工建設。
布局頂層設計“謀長遠”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不斷推進
面對新的發展需求,北京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提升民生保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積極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在東城區、西城區、海澱區入選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后,系統總結建設經驗,遵循兒童優先原則,以兒童需求為導向,聚焦政策友好、服務友好、權利友好、空間友好、環境友好等方面,研究制定北京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方案,在全市范圍內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在空間友好方面,穩步推進各類服務設施和場地的無障礙及適兒化改造。全市已設置“愛心斑馬線” 500 余處,18所學校建設“安心通學路”,開通33條 “通學公交線”、配備72輛通學車。從今年下半年起,新建中小學普遍設置家長等候區。
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加快高等教育提質擴容,結合全市產業布局和區域發展需求,謀劃北京工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高校新校區建設,推動高校學科結構優化。制定產教融合創新平台項目支持政策及管理程序,鼓勵高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業發展等領域深度合作,培育發展新動能。
發揮國家醫學中心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統籌推進國家醫學中心與新院區建設,謀劃實施兒童醫院、宣武醫院等國家醫學中心項目,積極爭取國家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醫學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全力打造國家醫學中心。
2025年,北京市將統籌政府和社會力量,妥善處理增量與存量、事業與產業的關系,持續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平。
增強民生需求保障能力。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完善本市基本公共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服務標准。加大對完全中學、十二年制學校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一批高校新校區及學生宿舍建設,補充更多優質學位。持續向千人床位數較低的新城區域布局新院區,穩步提升千人床位數指標。
統籌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充分利用教育存量空間,根據學生規模變化錯峰調劑使用,實現全市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對有新院區的醫院開展老院區病房改造提升工程,改善就診環境。通過開展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盤活閑置資源、挖掘現有資源潛力,優化社區空間資源配置,為市民提供更多身邊的服務資源。
激活改革創新動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支撐產業發展,加強央地協同聯動,發揮國家科研平台的引領作用,促進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在京轉化。深化“三醫”聯動改革,釋放醫研產協同創新的巨大潛力。打通醫療、醫保、醫藥,創新健康管理、互聯網診療、產業發展、政策研究等多元場景,逐步實現從“醫療看病中心”向“醫學創新中心”的轉變。
未來,北京市將不斷優化教育醫療布局,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努力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質和發展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