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千家 北京連續三年穩居全國“小巨人”第一城
人民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李博)專精特新企業是優質中小企業的代表,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384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78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5家,成為“小巨人”企業數量突破一千家的城市,自2022年以來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12月24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關於促進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專場。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蘇國斌介紹,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呈現“高精尖、高成長、高質量”發展特征,已成為首都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關於促進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於近期印發實施,圍繞“創新能力提升、財稅金融支持、數智轉型綠色發展、企業融通發展、人才引進培育、空間和數據支持、企業權益保障、培育服務體系”八個方面,提出27項措施。
科技創新提升方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以“先使用后付費”的方式使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獲取產研中試驗証平台服務,加速產業化進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開展高質量知識產權創造工作﹔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創制國際國內先進標准、團體標准,提升行業影響力。
數智轉型綠色發展方面,做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打造一批“小快輕准”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升級。鼓勵有條件的區對首次獲得碳中和認証的專精特新企業給予資金獎勵,助力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
培育服務體系方面,打造北京特色培育服務體系。完善梯度培育體系,吸引更多優質中小企業“入群歸隊”﹔搭建國家—市—區—服務站四級服務網絡,為專精特新企業深度賦能﹔用好市區兩級“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貼心精准服務﹔支持開展海關高級認証企業認証培訓,助力專精特新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融資及挂牌上市方面,充分發揮北京“專精特新”專板融資綜合服務功能優勢,有效拓展專精特新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實施“千帆百舸”行動,打造上市企業后備庫,推動更多企業在新三板挂牌、北交所等上市。
海澱區擁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30家,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99家,均位居全市第一。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澱區副區長唐超介紹,海澱區構建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對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隱形冠軍、制造業單項冠軍的中小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對技術創新性強、應用生態豐富的專精特新企業,通過“算力券”等多種方式支持降低企業使用成本。
唐超表示,中關村科學城成長基金規模已達100億,正研究明年新設立200億規模的科技成長基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設立海澱區科技擔保扶持基金,探索建立全生命周期科技保險服務體系。強化專精特新產業空間保障,打造更多特色產業園區,科學城北區2025年預計可新增產業空間157.4萬平方米。大力發展和支持街鎮專屬孵化器以及集群注冊平台,針對科技企業提供長期免費注冊地址和低價空間,鼓勵創新創業。
經開區加快完善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初步形成“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小巨人—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發展格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介紹,目前,經開區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5家,較去年同比增長26%﹔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80家,較去年同比增長137%。預計到今年底,經開區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將突破千家。專精特新企業企均實現營業收入1.9億元、稅收900萬元,居全市第一位。
劉力表示,經開區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綠色低碳發展,鼓勵對現有生產工藝和設備開展節能技術改造,首次獲得碳中和認証的企業將給予50萬元獎勵。建立“產業升級基金+科創基金+人才基金+種子基金+市場化子基金”基金生態,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特別是小巨人企業發展,區內基金集群規模已達千億級。加強專精特新企業人才服務,設立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並在人才落戶、租房購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專項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