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一批創新成果和標志性項目落地
副中心新增“兩區”入庫項目730個
陽光數科等重大項目加速落地,德威斯特中國總部入駐開業……今年以來,城市副中心“兩區”建設亮點頻出,聚焦綠色金融、財富管理、城市科技與創意設計、專業服務等重點領域,圍繞政策制度創新、重點項目落地、外商投資促進等重點工作,推動了一批突破性案例創新成果和一系列標志性項目落地。今年前10月,副中心“兩區”項目庫新增入庫項目730個。
重點項目加速落地
今年2月6日,作為城市副中心首家全國性保險機構設立的保險科技子公司,陽光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陽光數科”)注冊成立,落地陽光金融城。“運營9個月以來,通州區政協、區發改委、永順鎮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調研,組織交流活動,了解各項政策落地情況,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讓我們切實感受到通州區為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所做的努力。”陽光數科總經理助理楊豐昱說。
在企業注冊落戶過程中,通州區提供了相關支持政策,助力企業吸引優秀人才、加速發展。例如在辦理公司注冊、審批等過程中,“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等高效服務措施讓企業感受到了副中心溫度,很快完成入駐手續並順利開展業務。“當初決策入駐副中心,就是高度認同通州區優良的營商環境、優越的區位優勢和高效的政府服務效率,能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事實証明,當初的決策十分正確。”楊豐昱說。
得益於副中心的助力護航,陽光數科聚焦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發展前沿技術,持續孵化數字化保險產品和服務。今年7月,陽光保險成立了“保險科技數智創新聯合體”,整合科技、保險、投資等領域的行業力量,解決保險科技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目前,聯合體已吸引超過72家主要保險公司、科技公司和保險科技公司加入,圍繞大數據風險定價、智能客服、數字化運營、數字化風控、銷售機器人等12個保險需求場景,吸引近150家企業發布了200余款科技產品和解決方案,促成了10余個大型合作項目落地。
包括陽光數科在內,截至今年10月底,副中心已促成三峽科技北京儲能科技分公司、國投種業、國合新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通綠源、北京市市政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國際貿易通州分公司等央國企及子公司注冊落地,拓華生物、騫策資本、快樂車行等重點企業落戶副中心。全區“兩區”項目庫新增入庫項目數達730個,名列全市第三,其中落地項目數490個,全市排名第四。
新設外資企業145家
在吸引利用外資方面,副中心著力提升國際化招商水平。運河商務區管委會副主任、區“兩區”辦專職副主任任艷霞介紹,全區設立國際招商聯絡機構,應用招商項目數字化管理系統“經濟大腦”智招平台,積極開展外資專班企業洽談,形成了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招商新機制,實現外資規模顯著增長。
今年5月31日,運河商務區首家外資企業中國總部德威斯特正式開業。“自入駐以來,各部門在人才服務、政策解讀以及招聘、宣傳上的支持,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副中心優質高效的服務水平。同時,運河商務區‘兩區’政策疊加給我們跨國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優勢利好,助力公司不斷拓寬國內市場業務渠道。”德威斯特中國總部總經理王運良表示。
作為一家總部位於斯洛文尼亞、世界知名的數據採集系統制造商,德威斯特在全球主要國家均設有分公司或合作伙伴,主要業務為數據採集系統的設計、研發和制造,並提供完整的測試系統解決方案。今年,企業將中國總部由香港遷入通州運河商務區,並在運河商務區新設立控股公司華數測試儀器(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德威斯特(北京)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目前,德威斯特已在運河商務區實現注冊、稅務、納入統計監測、辦公“四落地”。
“從香港搬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企業的業務發展很快,我們正積極籌建軟件研發中心、設備標定中心,從歐洲發出的精密儀器設備無須繞行香港,現在可直發內地,節約了不少時間。”王運良說,“我們團隊以及我本人,都居住在通州,日常上班通勤很方便。副中心的變化日新月異,為我們在這裡工作生活提供了舒適的環境。”
今年以來,副中心已推動新工(中國)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新源勁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德威斯特(北京)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萬物跳躍科技有限公司等自貿試驗區重點企業落地。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全區新設外資企業145家,同比增長90.79%。
制度創新成果豐碩
副中心“兩區”建設聚焦綠色金融、京津冀協同、人才服務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今年還推出了制度創新成果20余項。截至目前,副中心“兩區”制度創新成果已有6項案例獲評國家級案例,10項案例獲評北京市“兩區”改革創新案例,位居全市前列。
其中,京津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作為北京市唯一案例入選商務部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最佳實踐案例,三地自貿試驗區聯合推出179項“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的“同事同標”事項,推動京津冀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結果互認經驗做法在全國復制推廣。
“‘自貿通辦’為京冀政務協同注入新活力”入選自貿片區創新聯盟2023至2024年重要制度創新案例成果匯編。創新“自貿通辦”模式,有力推動3600余項北京市和通州區政務服務事項延伸至河北自貿試驗區經驗做法在全市復制推廣。本報記者 孫雲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