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昆侖見証北京援疆碩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城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
本報記者 夏驊
坐落在昆侖山北麓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距離北京4000多公裡,但這裡卻隨處可見以天壇為設計元素的“北京援建”標識,一批批援疆干部前赴后繼推動昆玉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70周年之際,記者走進昆玉了解北京援疆新成就。據統計,2010年以來北京在昆玉市累計實施援疆項目227個,涉及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領域。
傳授致富經
電商小鎮將大棗遠銷各地
“每一顆都非常飽滿香甜,11月以后今年的新棗就會給大家發貨!”被稱為“紅棗西施”的張銀銀舉著手機在224團棗樹園裡直播,她撿起地上的紅棗,吹吹沙,咬上一口,將棗肉湊近手機攝像頭說道:“瞧瞧!果肉非常細膩,非常緊實!”
一部手機、一個支架,張銀銀就能在棗園裡隨時隨地開啟直播,將和田大棗遠銷全國各地。像張銀銀這樣的新農人,在224團八連電商小鎮還有很多。“現在八連有電商主播150人,頭部主播定期會去北京進行培訓,去年八連電商紅棗銷售額有5000多萬元呢!”工作人員介紹。
為了補齊電商供應鏈短板,電商小鎮今年還將投入1000萬元援疆資金用來新建農產品加工分選車間、保鮮庫、電商直播間等。在北京援疆資金的支持下,和田大棗插上電商“翅膀”飛向各地,新農人走上了致富路。
不光助力當地農民擴展銷路,北京也將新技術和新品種引入昆玉市。在不久前舉辦的2024年昆玉市中國農民豐收節上,225團農產品展銷區展示了由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引進的京科968、MC703、農科糯336玉米新品種,這些高產優質的新品種備受當地農戶關注。
從去年開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派出專家,在昆玉市研發培育高產、耐鹽鹼、抗高溫、抗紅蜘蛛的玉米新品種,並將種植經驗傳授給當地農民。去年玉米主栽品種MC703畝產高達1162.7公斤,一舉創出了南疆春播玉米新的高產紀錄。
昆玉市還借助北京援疆優勢,協調京東、阿裡巴巴等企業搭建農特產品電商平台,開展“京彩西品”“百店專櫃”專項行動,累計銷售農副產品18.6萬噸,銷售額達3.7億元。
共筑健康夢
當地居民挂上北京專家號
“最近腸胃不適怎麼辦?”“秋天來了要怎麼注意養生?”“天氣干燥喝點什麼好?”……賀保衛的手機微信群裡消息不斷,每天都有病人詢問有關養生保健的問題,作為中醫專家的他隻要一有時間就會插空回復消息,並在群裡分享一些養生妙招。
去年5月10日,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賀保衛踏上了援疆路。一年多過去了,昆玉市人民醫院中醫科在他的帶領下逐漸擴大規模,科室人員從原本的個位數逐步擴展到現在的20名,中醫科還成立了中醫康復病區,設有20張床位。
賀保衛在當地持續開展肺癌、乳腺腫瘤、腸癌、橋本甲狀腺炎等疑難雜症的診治。一年服務期結束后,當地居民聯名寫下感謝信並請求賀醫生留下,就這樣,賀保衛開啟了第二年的援疆之旅。
今年7月22日,由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牽頭建設的“北京援疆醫療專家線上挂號系統”在“北京援疆”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推出北京援疆醫療專家的線上預約挂號服務。當地患者及家屬可隨時隨地瀏覽北京援疆專家的專業特長、出診地點與時間,預約來自北京頂尖醫療機構的援疆專家,輕鬆挂上北京專家號。
結對幫扶
打造昆玉第一所高等院校
鑒定、打磨、拋光……在昆玉職業技術學院的寬敞教室裡,北京援疆教師沈罕正在給學生上一堂寶玉石鑒定與加工專業課。
偌大校園裡,紅白相間的教學樓錯落有致,大樓外牆貼著鮮艷的北京援建標識。據介紹,學校借助北京援疆資金建設教學樓、圖書館,順利實現招生辦學,成為昆玉市第一所高等院校,結束了當地沒有高等院校的歷史。
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6所職業院校的8名教師承擔起援建任務,貢獻北京職教力量,助力昆玉職業技術學院跨越式、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打造昆玉職教新標杆。
據悉,該學院集高職教育、職業培訓為一體,首批開設電子商務、寶玉石鑒定與加工、建筑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6個專業。今年學院還將新增現代農業技術、大數據與會計、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新專業。
2019年,北京啟動“首都教育遠程互助工程”助力邊疆教育扶貧,共結對幫扶教師250余人,培訓各類教師2000余人次。近年來,教育援疆在昆玉市取得豐碩成果,本科上線率連續三年超過80%,中高考成績連續多年排在和田地區前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