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北京五大河流連續4年貫通入海

2024年10月18日09:0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京五大河流連續4年貫通入海

  本報記者 王天淇

  北京五大河流已連續4年貫通入海,永定河有望實現連續2年全年全線有水。2018年以來,水利部、北京市組織實施向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等生態補水,北京市河湖累計補水量104.2億立方米。昨天,水利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河湖復蘇北京進展情況。

  地下水位累計回升13.68米

  有水在流泉達880個

  “近年來,水利部、北京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推動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北京五大河流連續4年貫通入海,成為全國河湖復蘇的縮影。”水利部副部長王寶恩介紹。

  2018年以來,水利部、北京市統籌當地水、外調水、再生水、雨洪水等多水源,持續組織實施向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等生態補水,北京市河湖累計補水量104.2億立方米,助力京杭大運河連續3年實現全線水流貫通﹔永定河自2021年以來連續4年實現全線流動。

  開展大規模生態補水同時,北京大力開展地下水超採治理。北京市水務局局長劉斌介紹,近年來,北京通過水源置換措施減少地下水開採量,實現地下水年開採量由20億立方米降至13億立方米左右﹔通過多水源聯合調度精准回補地下水,全市地下水嚴重超採區面積由2015年的3113平方公裡到今年已實現清零,地面嚴重沉降區面積減少99%,目前不足0.2平方公裡。

  據統計,2015年以來,全市地下水水位累計回升13.68米,增儲量70億立方米﹔干涸多年的陳家庄泉等81處泉眼實現復涌,全市1361個在冊泉點中,有水在流泉達到880個,在流比為64.7%……北京地下水超採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永定河有望實現連續2年全年全線有水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從曾經多年干涸斷流,到如今連續4年實現全線水流貫通,北京市水務局局長劉斌說,永定河復蘇過程中的關鍵詞有兩個:協同,統籌。

  “永定河的復蘇是在水利部的統一領導下,在山西、河北等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開展的,這種支持和協同是當前成就的關鍵所在。”劉斌介紹,自2019年開始,北京統籌上游集中輸水、引黃河水,調南水北調水和北京的優質再生水,累計向永定河補水超過22億立方米,其中官廳水庫接收上游集中輸水5.9億立方米,接收引黃河的調水4.8億立方米。“正是在這些部門、省市的共同支持下,永定河才初步實現了‘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這一目標。”

  去年,永定河自1996年斷流以來首次實現全年全線有水,今年,永定河有望實現連續2年全年全線有水。

  一年超11億立方米再生水恢復河湖生機

  “在本地水資源和外調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一直特別重視再生水和雨洪水的利用。”劉斌介紹,在再生水利用方面,北京持續推進再生水廠建設和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十余年來連續實施了四個城鄉污水治理三年行動,建成再生水廠74座,再生水日生產能力達704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率從82%提升至97.3%。再生水用量佔工業生產、環衛綠化、市政雜用等行業總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已成為北京市穩定的“第二水源”。2023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12.77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再生水為重塑京城水系,建設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水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家所熟悉的清河、壩河、涼水河、通惠河,南海子、南苑濕地和北邊的圓明園等河湖均已實現再生水補水,年生態補水量超11億立方米,並逐步形成穩定的再生水補給機制。”劉斌說。

  此外,北京還加大雨洪水資源利用,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將雨水就地消納利用和補給地下水。目前,北京市海綿城市達標面積佔全市建成區總面積的35%以上,海綿城市達標區域可實現常規下70%的雨水就地消納利用。多年來,北京建設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綠化屋頂等雨水利用設施1億多立方米,形成源頭雨水收集消納利用能力924萬立方米。

  壩河(酒仙橋路至郎園段)基本完成濱水空間治理。 本報記者 程功攝

  相關新聞

  壩河再添2.3公裡活力水岸

  本報記者 朱鬆梅 通訊員 董文輝

  昨天,壩河(酒仙橋路至郎園段)基本完成濱水空間治理,中心城區東北部再添一條融生態、文化、旅游和消費於一體的時尚活力水岸。

  秋日壩河美景如畫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頤堤港附近的壩河。眼前河水清澈,如茵綠草將岸坡裝點得生機勃勃,粉紫色的花境宛如溪水流淌。

  壩河起點為東北護城河,向東流淌匯入溫榆河,全長21.7公裡,承擔著朝陽北部的防洪排澇任務,是中心城區重要的分洪通道。按照“總體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2022年,朝陽區完成壩河第四使館區段1.5公裡濱水空間環境整體提升。今年,朝陽區啟動壩河(酒仙橋路至郎園段)濱水空間治理。

  朝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亮相的壩河濱水空間長度約2.3公裡,起點為酒仙橋路,終點為郎園,總建設面積約21.6公頃。

  壩河有800余年歷史,是大運河文化帶的組成部分。工程在岸邊新建“酒香韻濃”雕塑,展示區域的歷史文脈。此外,治河時還最大程度保護了生態本底,營造自然、野趣的綠化景觀。

  有機結合兩岸商業和居住區

  壩河兩岸,頤堤港、郎園Station、將府公園、798等,都是重要的文旅商打卡地,因此,水岸共治是壩河治理的重要原則。

  頤堤港附近,有關部門和商場對接規劃游船碼頭、慢行步道等空間布局,打造活力水岸經濟帶。在晶都國際、上東郡、濱河一號等居民區附近,河畔新建驛站、休憩空間和親水景觀平台,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以上東郡小區為例,不少市民反映小區綠地環境問題。各部門通力協作,將小區北側綠地提升納入壩河治理的范圍,通過拆除現狀圍牆,連通小區慢行與濱水步道,引壩河水上岸,形成湖泊、溪流、林地、山丘等豐富多樣的微景觀。

  頤堤港至北崗將旅游通航

  “濱水空間提升后,臨河區域成為我們整個園區最具活力的區域,企業集中入駐,客流量也攀升不少。”郎園Station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的臨河商鋪全部完成招商出租,入駐運動、餐飲、咖啡、酒吧等商戶,豐富了園區的經濟業態。

  嶄新亮相的濱水空間,還引入了時尚的親水運動,比如槳板、皮劃艇。游客能夠感受活力水岸的魅力。

  下一步,朝陽區將加快推進駝房營閘、北崗子閘改造,實現頤堤港碼頭至北崗碼頭之間共4公裡旅游通航。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