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老基地變身展廳
昨天,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重新面向公眾開放。本報記者 方非攝
本報訊(記者 劉蘇雅)歷史感十足的懷柔火箭試驗基地老建筑,經過改造,成為展示“兩彈一星”事業的窗口。昨天,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重新開放。未來,該館將面向團體開放,社會團體可通過官方渠道預約參觀。
這座承載了厚重歷史的紀念館,坐落於懷柔火箭試驗基地原址,這裡是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究與試驗基地,如今處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內。院子裡指向雲霄的避雷針,是老一輩科學家在科研過程中為保証場地安全建設的,當時用於試驗的立式試車台也留存至今,成為珍貴的歷史記憶。
為落實“兩彈一星”研制任務,當年,中國科學院40多個單位、全院三分之二的科研人員參與其中,開拓原子彈氫彈事業,參與導彈運載火箭事業,奠定了人造衛星事業。
2015年,紀念館正式開館,累計接待43萬余人次。2024年,紀念館進行系統改造升級,並深入挖掘收集部分“兩彈一星”元勛手稿、“兩彈一星”研制過程中重要科研儀器設備圖紙和模型等大量具有珍貴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重要檔案史料、文物,其中部分展品為首次對外展出。校內保留的“兩彈一星”舊址遺跡也得到進一步整理,擁有了自己的“身份証”。
“在介紹‘兩彈一星’元勛事跡時,我仿佛能穿越時空,和他們對話。”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生、該館功勛人物展講解員潘憶遙說,在擔任講解員的1年間,他既接待過參與“兩彈一星”建設的老科學家,也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青年科學家講述前輩的感人故事,“我想這就是科學傳播的意義,是精神弘揚的意義,是傳承實踐的意義。”
擁有60余年歷史的懷柔火箭試驗基地最高建筑——懷柔火箭試驗基地水塔也重新被扮靚,經過一系列改造,它成為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的制高點和視覺焦點。“國科大的前身是為‘兩彈一星’事業培養人才的學校,也是新中國最早啟動研究生教育的學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周琪表示,這座水塔曾服務“兩彈一星”元勛和老一輩科學家,現在它又迎來新的使命。整座水塔改建為紀念燈塔,底部區域拓展為書吧,作為國科大校園內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的文化地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