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加持、全天候服務 九千多名老年人在大興魏善庄鎮智慧養老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九九重陽節,大興區魏善庄鎮60歲以上的9217名老人或在自己的居住地或在各個敬老活動的場所,喜度自己的節日。
2019年魏善庄鎮成為大興區智慧養老建設試點鎮,開始探索信息化助力養老服務的新模式。通過搭建“1+1+N”養老服務體系,即打造1個“雲平台”、構建1個“人才庫”、完善N個“生態圈”。近5年來,“智慧養老”項目共開展各類活動130余場,服務老年人1.43萬余人次,打造出了“魏”愛陪伴一小時的巡視探訪品牌。
魏善庄鎮完善的N個“生態圈”,就是以1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核心,統籌2家社會養老照料場所、8個養老驛站和8個養老助餐點,形成全覆蓋養老硬件結構地圖。
為實現養老服務全天候開展,求助、服務信息快速傳送,魏善庄鎮開發設計了“智慧養老”管理系統,為轄區老年人提供“線上+線下”24小時服務。魏善庄鎮組建智慧服務項目團隊,招募養老服務志願者,做到了老年人線上呼叫需求,項目團隊或志願者及時響應。
鎮裡為高齡且有走失風險的老人配置智能胸卡,此卡相當於一部“老年手機”,卡上的1、2、3鍵,可分別聯系3位家屬,SOS鍵按下之后即接通養老智慧服務平台,平台值班人員接報后會通知駐社區、村社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前往。從接到求助到工作人員、志願趕到進行處理,必須在15分鐘內完成。
今年3月1日,智慧服務平台接到河南辛庄村87歲的於秀珍老人親屬的電話,稱老人在家摔倒了,自己又離家較遠,請求幫助。值班員馬上調度駐村工作人員譚國蓮和志願者前往處置。譚國蓮和志願者很快趕到老人家裡,發現老人坐在廁所地上。他們詢問得知,老人上廁所時不慎倒地,自己無力起身。確定老人沒有受傷后,他們把老人攙扶到屋裡坐好,給老人倒水喝,陪著老人直到家裡人回來。
項目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類似於秀珍老人這樣的“突發狀況”,平均每月十來件。他們的服務是全天候的,接到求助信息后,要立即進行服務。包括日常服務在內的各項服務,項目團隊每年服務的總量達兩萬余件。
養老服務既需要項目團隊這樣的專業隊伍支撐,也需要志願者助力。張曉艷是魏新社區志願服務隊隊長,小區的獨居老人比較多,他們是張曉艷最為關心的群體。12號樓的一位老人半夜發高燒,手足無措之時想到張曉艷。接到老人的求助電話,張曉艷第一時間聯系120。在老人被急救車接走后,她又和鄰居協商后續問題的解決。遍布魏善庄鎮各社區、各村社的志願者在養老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養老志願者王阿姨分享了她的服務經歷:“我每天都會查看老年人的呼叫需求,尤其是失獨和殘獨家庭,很多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幫助,而是陪伴和情感支持。我常常主動上門去探望一位失獨老人,陪她聊聊天,幫助她整理家務。這樣的關心讓她感到不再孤單。”
養老服務既包括生活方面的照顧,也包括身心慰藉,使老人們不脫離社會,通過參與社會活動補充“精神營養”。為此,魏善庄鎮採取在社區、村社舉辦健康講座、手工制作、反詐宣傳等專題活動,把老年人“請”出家門,通過活動為他們交流創造條件。
2023年底,魏善庄鎮基層依法治理的新生力量——“鄉賢”隊伍正式成立。首批“鄉賢”隊伍中,老黨員、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構成的“六老”佔據了重要位置,他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中展現經驗與智慧。
“養老服務的重點和難點是為高齡老人提供服務。” 魏善庄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全鎮鎮精細化落實992名80歲以上的“老老人”的服務保障政策,並為90歲以上重度失能老人、困難老人實施適老化改造63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