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通過備案的大模型達57款 佔全國近三分之一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董兆瑞)今天上午,北京市召開“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海澱區專場。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海澱區擁有人工智能學者1.23萬人、佔全市80%以上,通過備案大模型57款,佔全市七成、全國近三分之一。
“海澱區是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科研基礎最好、研發創新能力最強、產品迭代最活躍的地區。”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澱區副區長唐超說,海澱區擁有人工智能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14家、新型研發機構3家,有21家高校獲批人工智能本科專業。擁有一批頂尖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和產業領軍人才,人工智能學者1.23萬人、佔全市超80%以上,人工智能領域AI2000全球頂尖學者101人,佔全市80%以上。
目前,海澱區已基本形成芯片、框架、大模型、集成應用在內的全產業鏈部署,通過備案大模型57款,佔全市七成、全國近三分之一。2023年,海澱區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獲評國家級優秀集群。
唐超表示,當前,海澱區按照國家人工智能戰略部署和全市統籌安排,正在加快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重點聚焦算力、數據、技術、應用、生態等方面強化布局,推動人工智能產業佔先發展,積極培育打造新質生產力。
在基礎設施核心要素布局方面,海澱區建設了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目前3500P算力已經部署就位,面向人工智能領域頭部企業提供服務。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在海澱揭牌,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語料中心和數據運營平台,創新全流程數據運營管理機制,匯聚高質量數據集超150個,多措並舉促進數據開放共享。
同時,推動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與駐區高校、科研機構在協同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教融合上加強合作,做好承接和創新示范。“區內清華、北大等高校和智源院、通研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聚焦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理論探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出全球首款類腦互補視覺芯片‘天眸芯’以及‘太極-II’光計算訓練芯片等一批原創成果。”她說,“同時,通過揭榜挂帥等方式,支持企業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攻關,涌現出抖音豆包、百度文心、快手可靈、智譜GLM-4、月之暗面Kimi、百川Baichuan4、生數Vidu等一批國內領先的基礎模型和頭部應用。”
在打造標杆應用場景方面,唐超介紹,海澱區發布了人工智能全景賦能行動,啟動建設了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加速器。積極推動大模型在教育、醫療、政務、文旅等公共領域落地,探索科研公關、醫療輔助診斷、工業制造檢測、金融合規等試點應用。同時出台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具身智能創新高地三年行動方案,搭建具身智能創新平台,加快“腦-身”一體協同聯動﹔推動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新藥研發、材料設計等領域應用,加速賦能實體經濟。
此外,海澱區還率先建設人工智能創新街區,實踐探索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街區發展,用大模型思維建設會學習、能思考、有溫度、可進化的超級城市智能“生命體”。在中關村科學城南部具備頂級人工智能資源、國際互動最緊密的53平方公裡范圍,集中打造“兩區一帶多點”格局,即五道口、大鐘寺2個先導區,一條京張遺址公園創新交往帶,以及北大西門、學院路、知春路若干創新片區。“近期即將亮相東升AI小鎮會客廳和‘百年京張 AI潮生活’活動,增強創新主體和社會公眾參與感和體驗度﹔年底還將落地一批重點項目,實現軟硬件協同環境同步建設。”她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