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科學城已累計產出重大科技成果227項
人民網北京8月27日電 (記者董兆瑞)8月26日,“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懷柔區專場召開。會上,懷柔科學城黨工委委員、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懷柔區副區長(兼)蘭雄景介紹,懷柔科學城已成為全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強的地區之一,已累計產出“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等重大科技成果227項。
蘭雄景介紹,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圍繞物質、空間、生命、地球系統、信息與智能五大科學方向,聚焦新材料、空間探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等細分領域,布局了37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已成為全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強的地區之一。
“這37個設施平台中,‘十三五’時期布局的29個設施平台土建工程全部竣工,三分之二進入科研狀態,年底均將進入科研狀態。大家關注的大科學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儲存環全環貫通並進入聯調階段,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加快開展國家驗收。‘十四五’時期新布局的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擬裝置等8個科學設施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他說。
同時,堅持邊運行、邊產出、邊轉化,懷柔科學城已累計產出“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等重大科技成果227項。其中,“冰表面原子結構和預融化機制”“聚合物多周期異質結熱電材料”等引領性原創成果今年相繼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懷柔科學城科研單位的13項成果摘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增強器出束等4項世界級科研創新成果在2024中關村論壇集中發布。
今年以來,類腦智能和人工智能倫理與安全等一批標志性項目實現轉化。新設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懷柔中心,重點打造國家顛覆性技術轉化平台和懷柔原創性技術加速平台,以顛覆性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成立中國技術交易所懷柔科學城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建成64萬平方米城市客廳,打造18平方公裡高端儀器傳感器產業示范區,構建與基礎研究相適應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體系。
在科學設施開放共享方面,蘭雄景表示,截至目前已有10個平台實現開放運行,對外開放機時近90萬小時。其中,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已開放運行3648小時,吸引百余家國內外用戶開展380余項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我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地球系統模式發布,加速推動我國地球系統模式達到國際頂尖水平﹔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為一批國內外科研項目提供重要支撐,並取得了“自旋超固態及其巨大磁卡效應”等多項創新研究成果。材料基因組研究平台等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累計開放機時超過60萬小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