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建設國際一流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領航示范新城 2026年形成萬台級量產規模能力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池夢蕊)“到2026年底,推動十個以上互動服務典型應用場景全覆蓋,聚集百家以上創新型企業,匯聚千人以上高端人才,形成萬台級具身智能機器人量產規模能力﹔到2030年,打造‘全鏈布局、全棧自主、全景賦能’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生態集群,形成中國具身智能機器人戰略支撐地、技術策源地、應用示范地和產業主陣地。”8月22日,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產業發展”主論壇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孔磊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新城行動計劃(2024-2026年)》(簡稱“行動計劃”)。作為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的北京亦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搶佔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機遇,計劃分兩步走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領航示范新城。
孔磊介紹,為實現發展目標,北京亦庄將實施“五先”計劃。在著力推進關鍵技術“佔先”方面,北京亦庄將聚焦具身智能機器人“大腦”“小腦”“肢體”等關鍵領域,支持鏈主企業加強顛覆性引領性技術協同攻關,加快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創新建設,搶佔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制高點。為此,北京亦庄將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具身智能“大腦”,支持機器人企業聯合人工智能企業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通用大模型關鍵技術攻關,開發基於人工智能的感知-決策-控制一體化的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在任務拆解與執行任務數量、參數數量、機器人任務能力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開發全球領先的運動控制“小腦”,加快具身智能機器人全身動力學控制算法研發,持續提升機器人高動態行走的控制精度,重點突破手臂動態抓取靈巧作業、全身協調運動控制等關鍵技術,並加快軟硬件融合視覺技術突破。此外,還將深入推進關鍵“機器肢體”的系統布局,開展高強度高集成本體、輕量化骨骼、高精傳感器等專項研發,推動關鍵性能參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聚焦高性能專用芯片、伺服電機、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完善技術攻堅體系,構建高效協同聯合攻關機制,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引領帶動上下游產學研機構協同攻關。
在核心產品“搶先”方面,北京亦庄將圍繞整機、關鍵部組件、軟件系統等核心產品,搶先推動一批重要基礎產品取得工程化產業化突破,構建“整零協同”“軟硬融合”的立體產品矩陣。今年4月,通用人形機器人母平台“天工”在北京亦庄發布,實現了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擬人奔跑。持續領跑行業,北京亦庄將打造性能超前的整機產品,搭建全球首個通用具身智能機器人“硬件母平台”和首個多能具身智能體“軟件母平台”,聚焦3C電子制造、新能源汽車生產等典型領域,鼓勵優勢企業開發低成本交互型、高精度型以及極端環境下高可靠型等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產品。同時,引導企業重點攻關專用傳感器、高功率密度執行器、控制器、專用芯片等關鍵部組件。此外,信創產業創新高地引領作用,研發具身智能機器人專用操作系統,搶先推動一批重要基礎產品取得工程化產業化突破。
從創新成果到轉化落地,應用場景一直是北京亦庄的強項。小米汽車工廠裡有超過700個機器人服務於產線,街邊已落地全國首台“持証上崗”的AI餐飲機器人﹔水刀手術機器人獲2024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機器人+”在這裡成為常態。接下來,北京亦庄將推進應用場景“率先”,立足制造業基礎深厚和兩業應用場景豐富優勢,探索建立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城應用場景復合布局,率先開放一批創新應用場景,持續推動場景供需對接,打造永不落幕的機器人展廳,構建城市級工程試驗場,加大首應用首方案獎勵力度,為“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場景加速落地提供有力支撐。精准挖掘制造、民生、特種等領域場景需求,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養老”“具身智能機器人+應急”“具身智能機器人+教育娛樂”“具身智能機器人+特種領域”等應用示范。
在企業梯隊“領先”方面,北京亦庄將以培育具身智能機器人領軍企業為導向,支持一批在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鏈發揮引領性作用的企業,集聚一批具有核心關鍵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領先企業,引育一批具備創新活力的中小微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協同發展,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拔節成長。
北京亦庄還將實施產業生態“爭先”計劃,緊扣產業補鏈強鏈延鏈全過程發展需求,優化數據、平台、服務、資金等資源要素配置,持續營造人才近悅遠來的環境,打造業內規模最大、信息最稠密的通用開源具身智能數據集,建立分級分階段開源共享模式,構建“資源統籌-要素集聚-創新協同”的“雨林式”具身智能機器人全產業鏈生態。
孔磊介紹,作為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會址所在地,北京亦庄建立了“一個園區、一批平台、一個中心、一支基金、一群人才”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加速構建全國機器人產業高地。去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北京亦庄就發布了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此為引領,推動創新要素加快聚集、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創新活力充分釋放、創新主體不斷壯大,截至目前,已擁有機器人生態企業百余家,其中半數以上為專精特新企業,產值規模近百億元,佔全市機器人產業的50%,在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啟動器等關鍵核心零部件實現自主可控,在特種、智能鑽井機器等產品方面實現創新突破。特別是在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領域,重點布局以具身智能創新中心為代表的高能級創新平台,已落地以優必選等為龍頭的本體企業,智同精密、清能德創、靈足時代等關鍵部組件企業,基本形成了覆蓋核心部組件、本體、應用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鏈。
孔磊表示,北京亦庄作為北京高精尖產業主陣地,已形成“以四大國家戰略為牽引(傾力建設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高地,持續打造全球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高質量建設國家信創產業基地,高水平打造全國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鞏固壯大四大主導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全面布局六大未來產業(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強化三個融合賦能(數實融合、兩業融合、科文融合)、構建七大支撐體系(產業組織、創新培育、要素保障、人才服務、開放協同、城市活力、黨建引領)”的“44637”發展體系。下一步,北京亦庄將始終秉持“國家需要的就是亦庄要干的,企業需要的就是亦庄要辦的,人才需要的就是亦庄要做的”,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為精准的政策、更有效率的服務、更高品質的生態、更可持續的環境,為人才投資興業、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