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為基層治理賦能 “豐台·學子回家”打造招才引智“強磁場”

2024年08月09日17:29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 (記者鮑聰穎)彰顯歷史文化底蘊的蓮花池和金中都遺址,象征紅色基因的盧溝橋、宛平城、長辛店等紅色文化遺址,展示豐台軌道交通、航天航空、金融科技等產業蓬勃發展的高鐵和火箭元素……近日,豐台舉辦“學子回家 扮靚家園”活動,由“歸家學子”們參與設計並制作集聚豐台特色的“一鏡到底看豐台”牆體彩繪圖,在南中軸沿線亮相,成為百姓身邊最新最熱“打卡地”。

“學子回家 扮靚家園”活動是2024“豐台·學子回家”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學子回家推進基層治理、扮靚社區家園的生動體現之一。自2024“豐台·學子回家”活動開展以來,豐台區通過組織開展“請來‘小先生’、會診大豐台”、建設“青年+街區”學院式街區、打造“青年+治理”創智基地等一系列活動,不斷延展觸角,引導學子貼近基層,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為倍增追趕、合作發展建言獻策,為社區基層治理增添新血液。

請來“小先生”,會診大豐台

如何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豐台區巧妙破題,創新工作方式,請來“小先生”,會診大豐台,既搭建了聚才育才的基層實踐舞台,又為豐台區高質量發展、推進基層治理精細化添磚加瓦。

連日來,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暨南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多所高校優秀學子們,作為“青年政務體驗官”“青年城市體檢員”“青年城市文明觀察員”,穿梭在豐台區各個單位、街巷,深挖當前工作存在的痛點難點,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以“學子”之力服務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為豐台區倍增追趕、合作發展建言獻策。

豐台區結合基層治理需要廣搭平台,為學子提供“百舸爭流”施展本領的舞台,才盡其用。目前,已經有超過200名大學生“青年政務體驗官”走進委辦局、街鎮等一線單位,通過“學子”視角,沉浸式體驗豐台區各級政務服務工作,以“體驗”促“升級”,在助力豐台區政務服務水平提升的同時,也獲得深入基層的政務實踐的機會和經驗。在活動中,“青年政務體驗官”們組成小型沙龍,分享討論實踐活動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及創新做法。

7月中旬,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青年城市體檢員”們緊鑼密鼓地走進豐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豐台區檔案館、宛平城拱極營、麗澤SOHO、馬家堡街道嘉園二裡小區實地走訪調研,沉浸式體驗政務服務工作、實地參觀調研豐台規劃建設。中國地質大學黃永暉同學表示:“結合豐台區的規劃實踐,我們多視角深入了解了北京市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思想與架構。豐台區‘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打造園林式高端產業功能區’的思路為我們學習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知識提供了更新的靈感。”

人才用起來才是生產力,用活了才有創造力,豐台區立足特色資源產業聚才用才。豐台團區委邀請27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市區青聯委員、專家學者組成“青年觀察團”,聚焦重點功能區建設、民生保障等6個研究方向,形成10大課題。連日來,青年觀察團走訪北京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大紅門數智產業大廈、麗澤金融商務區等36個點位,涵蓋豐台區新興金融、高端商務、智能制造、軌道交通等領域,擬形成一批高質量調研咨政報告,為豐台區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為豐台區基層治理賦能。

“我和豐台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后,我在豐台區委網信辦工作,以網為媒,深度感受了各部門聯合及時響應和有效辦理老百姓網絡訴求的豐台溫度,中國戲曲文化周、中華民族文化周等豐台活動的熱度以及麗澤、南中軸等網民關注的豐台重點功能區的發展速度。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學子能與我一起來到豐台、了解豐台、愛上豐台,共同成為‘共創豐台之美’的見証者、參與者和建設者!”在豐台工作一年的北京市選調生劉子揚介紹他眼中的豐台。

學子回家,扮靚家園

豐台區創新開展““學子回家 扮靚家園”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尋找挖掘歸家學子和在校學生中的“能人”回到居住社區,美化老舊牆體、閑置宣傳欄等微景觀,改善身邊環境,增強青年學子歸屬感、參與感,反哺社會,賦能基層治理新內涵。

東鐵匠營街道《宇宙漫想2.0》牆體彩繪描繪出嫦娥六號從升天到返航的壯麗征程﹔“一鏡到底看豐台”、“豐台十景”百米牆體畫作扮靚南中軸﹔太平橋街道首威社區變電箱成了垃圾分類“游戲機”, 玉泉營街道風格與林社區圍牆上的“唱片機”反復播放著豐台區創城主題歌曲《綻放》……這個暑期,歸家學子和在校學生們在26個鎮街的社區牆面上打造眾多具有豐台特色的居民身邊“文明打卡地”。

活動將歸家學子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長久堅持、點滴積累已形成“能人效應”,吸引更多學子回家,扮靚家園。參與《宇宙漫想2.0》創作的許格老師,中央美院畢業后回到位於豐台的北京十八中實驗學校任教,去年她帶領學生們繪制的《宇宙漫想》讓社區文化藝術“氛圍感拉滿”,成了居民身邊最新最熱打卡地。“為社區的牆體進行藝術創作,讓我的工作與社區治理有機結合,實現城市環境的‘顏值’與‘氣質’大提升。”許格表示,今年參與報名的北京十八中實驗學校學子與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數量增加很多,大家積極建言獻策、集思廣益,作品彰顯區域特色航天文化,傳遞了豐台學子對豐台作為中國航天事業重要發祥地的自豪感。

與此同時,為吸引更多學子“回家”,“校園開放日”“校友返校日”系列活動也在進行中。活動邀請畢業校友回到母校,各學校通過開展校園參觀打卡、主題演講、交流座談、學子課堂、文化體驗等豐富多彩的“學子回家”活動,讓學子在回家與重逢中,重溫回憶、交流暢談,共話發展。“豐台區108所中小學通過多種方式營造歡迎豐台學子回家氛圍,活動期間,2300余名豐台學子回到豐台、回到母校,開啟‘學子回家’之旅。”豐台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對口引“才”,增添基層治理新血液

如今,“學子回家”活動已經觸角延伸至街鎮,新村街道、和義街道等多個鎮街積極響應,以“大人才觀”引智聚才、惜才重才、尚賢愛才。

和義街道打造“青年+治理”創智基地,推出青年實踐場景清單,在人才培養、平台搭建、成果轉化、社區治理等方面搭台助力。暑期,清華大學“初心服務團”到和義街道開展暑期社會實踐,7位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碩博研究生,深入基層一線“沉浸式”走訪調研,“零距離”體驗接訴即辦、綜合治理、政務服務等基層工作。目前,已經有百余名清華學子走進和義街道,化身接訴即辦接線員、社區美化志願者、基層理論宣講員,圍繞高質量發展、基層治理、接訴即辦、生態環境等領域開展社會調研,提出助力和義發展的“微建議”,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一個街道轄區內坐落著4所高校,如何實現院校與街區有機融合及人才交流?新村街道與轄區內的國家法官學院、首都經貿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等七家單位簽訂校地共建協議,共同啟動學院式街區建設。這也為今年“學子回家”活動延伸至鎮街,提供了有力基礎。首經貿法學院師生走進橋梁廠第二社區,為社區開展針對婚姻、遺產繼承、鄰裡糾紛等領域的系列法律講座。“學院為我們提供法律支援,社區可以為學院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平台,合作共贏。希望學院的學生們能多來社區,為社區注入新鮮活力。”橋梁廠第二社區第三黨支部書記曹秀梅橋梁廠第二社區表示。

通過一套“組合拳”,2024“豐台·學子回家”活動有效串聯起了政府、企業、學校、社區等多元主體,成為以青年才智賦能基層治理的有益嘗試。自啟動以來,已先后舉辦超百余場活動,吸引萬余名學子參與活動,為廣大青年學子、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和企業對接機會資源,提供2000余個實習、實踐、就業機會,為學子提供“一展身手”的平台。

未來,豐台區還將持續打磨“學子回家”后續精品活動,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夯實服務成效,賦能基層治理,全力打造人才“新高地”,匯聚英才,共創未來。讓更多“千裡馬”在豐台競相奔騰、追逐夢想,持續打造首都人才高地新地標。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